年俗 | 除夕守岁:最浓的年味 | 德州云-德州晚报全媒体


     又是一年除夕,窗外四九寒天,但每家每户都升腾着爱与热气。这是温馨时刻,家家户户飘着年和团圆的味道。游子终于停下疲惫的脚步,在家的港湾充分休养;老人所有的准备和辛劳在孩子们的大快朵颐中万分轻松。德州晚报祝您鼠年大吉大利!阖家欢乐!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除夕之夜,全家团聚,辞旧迎新。今年除夕打算怎么过?

  看春晚之余,别忘舒活筋骨去室外走一走;送祝福之余,还请摆脱手机和家人聊一聊。

  若问如何找回儿时乡间的浓浓年味儿,且回归下面这些年俗,过个有传统味儿的大年!


民俗专家话年俗之除夕“三岁”文化

  

一、守岁



  中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二、压岁


  子夜时分,随着辞旧迎新时刻的来临,鞭炮声、欢笑声、祝福拜年声响成一片,交织在一起,家家呈现出热情奔放、欢乐祥和的景象。孩子们此时最期待,也最兴奋,他们纷纷给长辈磕头拜年,长辈们则要忙不迭地给“压岁钱”。


  压岁钱古时称“压祟钱”、“压胜钱”,其最早出现在汉代。压祟钱并非是在市面流通的钱币,而是一种铸成钱币形状的玩赏物,有避邪压魔的寓意。长辈给小辈压岁钱,是希望小辈平安幸福,远离晦气和灾难。


三、踩岁

  此外,除夕夜,我国民间还要举行踩岁活动,即在院内将芝麻秸粘上用黄纸卷成的元宝形,攒成一捆,谓之“聚宝盆”。然后,全家人用脚将其踩碎,以“碎”谐“岁”,并借用芝麻开花节节高之吉祥寓意,祝愿家道兴旺,表达对新的一年的祝福和祈盼。


四、团圆饭


  除夕之夜的年夜饭是春节活动中最重要的一项,是中国人全年吃的最长的一顿饭,是中国人最为看重的家庭宴会。

  除夕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准备丰盛的年夜饭。年夜饭也叫“团圆饭”“合家欢”,是一年中的最后一顿饭,全家围坐在一起共进晚餐,辞旧岁。


  在菜肴上尽最大努力而使其丰富,宁可将其剩下,为的是取“顿顿有余”、“年年有余”的口彩,预示全年丰衣足食。年夜饭的餐桌上都少不了一道鱼,年年有“鱼”,一年有“余”,图个吉祥,图个喜庆。

  这顿饭是全年吃的时间最长的一顿饭,席间要向老人敬酒,全家共贺。

  如今年夜饭早已超出了“吃”的范围,而在于那份人与人之间的温馨和关爱。年夜饭既有对即将逝去的旧岁有留恋之情,也有对即将到来的新年怀有希望之意。


五、放爆竹


  爆竹的原始目的是驱逐鬼怪,或迎神。后来发展为辞旧迎新的象征符号,成为最能代表新年到来时刻的民俗标志。

  宋代出现了火药爆竹,即现代的爆竹、炮仗、鞭炮。有了火药爆竹,没有竹子的地区也可以放爆竹了。爆竹于是成为全国性的风俗。

  后来,爆竹本身的喜庆色彩使得人们对于爆竹的象征意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用喜庆的爆竹迎神。爆竹本身的爆炸,也是“辞旧迎新”的文化象征符号。它可以使人更加深切地体验到旧与新的差别,使生活更加富于艺术美感。

时至今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政府的引导。燃放烟花爆竹这一习俗正在被其他方式代替。

在德州,早在2018年1月,德州市人民政府就出台了《关于城区限制燃放烟花爆竹的通告》(有效期至2021年1月19日),全面加强烟花爆竹燃放管理,减少环境污染,保障公共安全和人身、财产安全。

划定了限燃范围:规定德城区、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德州运河经济开发区范围内,东至减河东岸、西至鲁冀行政区域界线、南至南外环路以北、北至北外环路以南为限制燃放区域。陵城区范围内东至315省道-陵东路以西、西至德州东外环路以东、南至104国道以北、北至北外环路以南为限制燃放区域。

在限制燃放区域内,允许燃放烟花爆竹的时间为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全天,除夕至正月初二全天,正月初五全天,正月十五全天。上述时间外的其他时间,一律禁止燃放。此外,在允许燃放烟花爆竹的时间内启动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机制的,禁止燃放。



六、贴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这些都具有祈福、装点居所的民俗功能。

  年画是中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它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



其实除夕年俗有很多,

但是上面这些一定要知道哦~

最后,小编在这里

祝大家新年快乐


来源:新华网、综合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