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农产品滞销有缓解,仍有农民卖菜难,有销售、购买需求可与晚报记者联系 | 德州云-德州晚报全媒体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近一月来物流运输受阻严重,原本在春节期间不愁销路的生鲜农产品价格下跌,局地堆积,德州部分农户一度面临蔬菜农产品滞销难题。近日,随着农村公路全面恢复通行,多数农产品已恢复线下销路,但受生长期、保存期影响,农户为降低损耗只能低价走量,同时还有部分农户的农产品难寻出路。

 

应季水果进入倒计时,果农错过盈利黄金期

往年草莓采摘园里的热闹场景

今年无人问津的草莓采摘园

“成熟的草莓必须当天出售,可如今外地客商进不来,依靠本地零售,我们连工人的工资都赚不出来。”高明在齐河县某农业生产合作社经营着4公顷的草莓采摘园,123月份原本应是草莓的采摘和销售旺季,往年同期高明每天都能接待近200个家庭前来采摘,日均收入可达近四万元。可今年受疫情影响,自大年初二开始他的采摘园便闭门谢客了。

没有客人来摘,可棚里的草莓仍一茬接一茬地成熟,日均产量达到近1500公斤。不能看着草莓烂在地里,高明通过老客户带新客户的形式,相继建立了四个微信群进行零售,并另外为齐河县的医务工作者们建立了一个福利群,只收成本价。但即使这样,每天的销量也只在150公斤左右。

近几日,齐河县的市场销路逐渐打开,高明的草莓终于能够拉到市场上批发,但依旧难觅外地客商的身影,使得本地市场的竞争十分激烈,果农们纷纷压价,他的草莓每一千斤仅能卖出不到7000元的价格。高明告诉记者,算上土地租金和工人工资,一个月里自己比去年同期少赚了近50万元。

同样进入销售倒计时的还有夏津果农曹杰培育的黄晶梨,自秋季摘果后,如今他的保鲜库中还囤积有100000公斤没能出售。“疫情一出,原定于发往南方的订单全部取消了。”曹杰告诉记者,虽然公路通了,但很多市场仍没有开放,消费者的购买力较低,批发商便不敢接货。“宁可牺牲利润也要在3月底之前卖出去。”他说。

 

鹅蛋种蛋批发转零售,价格创三年来新低

滞销鹅蛋

“孵化场复工了,路也通了,虽然不赚钱但好在鹅蛋全部都收走了。”临邑县养鹅户曹先生说。受物流运输受阻、孵化场停工影响,春节期间他的养殖场共囤积了近15000枚鹅蛋种蛋。担心鹅蛋变质,他只能通过朋友圈以3/枚的价格向附近居民按食用蛋出售,但购买力有限,对每天800枚的产量来说杯水车薪。

三天前,孵化场复工将曹先生积压的鹅蛋全部收走了。但高兴之余,他粗略计算,加上人工成本他依旧亏损了一万多元。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宁津县刘营伍村的养殖户刘女士仍然在为鹅蛋的销路发愁。同样日产800枚,刘女士家的鹅蛋去年零售价为8/枚,今年春节期间以3/枚的价格通过微信朋友圈零售,每天销量仅有200枚。

她介绍,今年的饲料价格略高每枚鹅蛋的保本价在3.5元左右,如今随着气温越来越高鹅蛋的产量也在升高。目前,她手上还有2000枚蛋等待出售。为了降低损耗她一边零售,一边将部分鹅蛋进行腌制,同时将部分种蛋进行孵化。

“养殖户赔钱不舍得卖,孵化场也不敢多收是目前鹅蛋积压的最大原因。”临邑县养殖户徐先生告诉记者,孵化场只收10天以内的种蛋,收购价格在34元每枚,已是三年来最低价格。如今,他的手中还有10000枚蛋等待出售。


仍有农户蔬滞销,可与本报记者联系

堆满梨的保鲜库

滞销梨

回忆起那段“菜篮子”无法出村的日子,各地的农户们仍然记忆犹新:“那时候村里启动交通管制,外村的车辆进出受限,蔬菜基本都运不出去,导致出现滞销,那段时间每天都看着13余公顷的菠菜犯难。”“在过去集中上市的蔬菜等刚刚采摘完,就被等在村头的工人搬上运输车,一些大棚多的种植户自己忙不过来,只能请人来摘,滞销不仅意味着没有收入,甚至还要赔上人工费。”

庆云县东辛店扶贫干部孙传伟告诉记者,当地在“封村”期间大概有100000公斤的白菜、香菜存在滞销问题,虽然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当时也联系了一些电商平台,想着通过他们的物流渠道来解决蔬菜不能出村的问题,但是当时电商平台要求我们开具各种证明,农户们基本都不能完成这些繁琐的流程。”好在随着道路的开通,东辛店村民囤积的蔬菜很快销售一空,而且前来对接的蔬菜经销商们也普遍给出了高价。

但也有部分农户因为错过了销售旺季而面临着不小的难题,临邑县临盘镇的农户杨凤广,至今仍有约300000公斤的青萝卜堆在地窖里无人问津,虽然道路通行了但是却一时难以找到销路,对于蔬菜滞销的情况杨凤广依然是一筹莫展。

因为滞销的青萝卜都已经储存在地窖中,近期不会出现腐烂的情况,而且口感也没有受到影响,尝起来依然是又甜又脆,看着这么好的青萝卜只能堆在地窖里,杨凤广十分着急,怎样把这300000公斤的青萝卜卖出去已经成了他的一块心病。“青萝卜作为冬储菜,到年后销量本身就不是很好,这次受疫情的影响又耽误了上市的时间,虽然现在道路已经通了,但是如今市面很少有大量收购青萝卜的商家了。”杨凤广说。

如果您或您的身边有生鲜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需要找寻销售渠道,或者可以给滞销农户提供销售渠道,欢迎拨打本报2220000”热线与本报联系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