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晚报全媒体讯 老人在家感觉腰腿疼,拨打12349 养老服务热线,工作人员上门按摩。老人要打扫厨房卫生间的卫生,拨打12349养老服务热线,工作人员上门做保洁。这是德城区在全市率先开展的“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的一个缩影。
老年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套餐式服务,就像在养老院一样,最后还由政府来买单,德城区开展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项目一经试点就受到了老年人的欢迎。
德城区探索走出了一条政府购买服务、市场化运作、信息化为载体的居家养老服务推进路径,让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得到了实惠。
社会组织列清单
老年人自主选单,政府买单
近日,在德城区德兴乾城保障房小区,77岁的张光兰家里,来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正给她做按摩,缓解腰腿疼的难题。
在德城区田龙社区,来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为赵连起做保洁。71岁的赵连起没有子女,平时厨房、卫生间等难打扫的活儿都由服务人员来完成。
张光兰和赵连起享受的服务,是德城区在全市率先开展的“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
前期,德城区民政局委托第三方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对5个社区(4个城市社区,1个农村社区)共100户60岁以上老年人家庭养老需求进行了入户调查,88%的老年人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有强烈需求,助洁、助餐、陪聊天等项目排在前三位。
瞄准养老问题的难点和痛点,德城区探索走出了一条政府购买服务、市场化运作、信息化为载体的居家养老服务推进路径。
2019年11月份,德城区进行了公开招标,北京普天大健康股份有限公司中标并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确定建设全区智慧健康养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开通12349养老服务热线。通过引进社会组织列清单,老年人自主选单,政府买单的模式,开展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为全区60周岁以上经济困难老年人、城乡特困老年人、贫困家庭老年人、失独家庭老年人四类特殊老年群体提供基本居家养老服务,标准为每人每月150元,提供标准范围内的助餐、助浴、助洁、助医、助行、助急等六助服务。
搭好供需之间的桥梁
实现精准化服务
在德城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二楼的德城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北京普天大健康股份有限公司的客服人员正在接听12349养老服务热线,根据老人需求,安排服务人员上门。
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靠墙的档案柜里,老人的申请表、需求确认表等档案分类整齐摆放,客服人员接听热线、派单、回访有序进行。
“居家养老服务平台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为老人提供精准化服务。”德城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王静说,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居家养老服务全过程可追溯”,运用“养老服务平台”可对服务对象、工作人员、过程等进行即时记录,全过程监督管理。
截止到5月15日,项目已与1015位老人签订服务协议,已服务957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5800余次,服务次数最多的项目有推拿、换纱窗、擦玻璃、日常助洁、清洗空调、厨房深度清洁等。
“搭好供需之间的桥梁,是做好居家养老工作的关键。下一步,我们将通过发起和设立公益创投项目或公开招投标的方式,引导帮助小微机构参与养老事业,扶持社会组织做大做强,示范带动全行业发展与进步。”德城区民政局副局长闫书庚说,在需求方面,将进一步完善老年人信息库,对全区60岁以上老人基本信息进行采集,引入大数据分析老年人需求,保证在服务专业化的基础上实现服务的精准化。在供给方面,重点做好社会组织培育文章。目前,全区各类社会组织不足100家,其中养老服务机构仅为18家,占比不足20%,加之养老护理领域专业人才匮乏,现有养老护理人员普遍存在年龄大、学历低、流动性高等问题,行业社会形象难以维护。
借助社会力量撬动市场,
做大居家养老项目“蛋糕”
作为中心城区,截至2019年10月,德城区常住人口45.10万人,60岁以上老龄人口7.47万人,老龄化率16.63%。
“下一步,在工作方向上要努力将居家养老服务从狭义推向广义,努力扩大服务受众,努力提高福利水平,努力缩小城乡及区域差距,使有需求的老人都享受到高质量的居家养老逐渐成为可能。”德城区民政局副局长闫书庚说。
目前,德城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仅覆盖到60岁以上经济困难老年人、城乡特困老年人、贫困家庭老年人、失独家庭老年人四类人群,人数也只有1200人,面窄量少标准低,属于典型的补缺型福利服务,与全区7.47万名户籍老年人相比,占比不足2%,若以居住地为统计口径(即包括长年在我区居住生活的外来老年人口),占比还将进一步减小,与普惠型福利养老存大很大差距,难以达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闫书庚说,目前,德城区推行的居家养老项目,从投入主体上讲,是政府购买第三方服务,全年资金仅200余万元,对于居家养老这个庞大的市场消费群体而言,这个项目的容量还太小,社会影响力也不够,只能起到一个投石问路、积累经验的目的,需要在全市层面进一步扩大试点,广造声势。
从投资主体上讲,市场化运作终将成为投资的主流,政府最终变为顶层设计者和市场监管者,从前台走向后台,为居家养老服务的社会组织提供好政策支撑和服务,吸引更多社会资金进入养老服务产业,借助社会力量撬动市场,做大“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