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四年前,他们都是中考落榜生,中考失利带来了沉重打击,也让他们对能否考入大学产生疑虑。在进入夏津县双语中学后,新的环境扫去了过去的阴霾,也开启了成功的序章。为给感到迷茫的学子们指引方向,本报即日起推出“圆梦大学路”系列报道,讲述夏津县双语中学高中学子的逆袭故事。
孟建君 | 考入“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天津工业大学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高中其实是每个人习惯养成的黄金时期,当时可能会对老师、学校的管理有种抵触的情绪,但现在回想起来则只剩下了感激。”孟建君提及起在夏津县双语中学就读的经历,话语中满是怀念,这名进入大学尚不满一年的少年,有着不同于同龄人的细腻、成熟,而也正是这种特质,让他铭记住了这所学校带给自己的种种改变。
“高二下半学期,双语学校开始为各分数段的学生规划不同的考学方案,各类艺术班陆续成立,这时我在班主任张飞老师推荐下,选择了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孟建军告诉记者,相比于其它艺术专业,编导投入的精力较少,又因为双语学校是在校内开展艺术专业培训,不需要学生参加校外培训班,在稳定自己的文化课成绩的同时,还有了凭艺考成绩报考艺术类院校的保险,在学习文化课时也不会感到太多的压力。
在学习专业的过程中,孟建君有了不再将广播电视编导作为考学的第二手准备,直接考入一所艺术类大学的打算,张飞老师了解到他的想法之后,给予了他冲刺重点艺术类院校的建议,在广播电视编导校考中,孟建君从近万名考生中脱颖而出,成功进入浙江传媒大学的终试。他第一时间将这个喜讯分享给了双语学校的老师,老师们在为他感到高兴的同时,也善意的提醒他不要产生松懈心理,要抓紧文化课的学习。
回想其高中三年的经历,孟建君谈到最多的词是充实,不仅仅是自己有着明确的目标,因为学校每天规定好了学习任务,同学们都做到学习任务时清、日清、周清、月清,虽然大家在进入学校时的基础较差,但是在赶走身上的惰性之后,每一天的学习都是在你追我赶。“双语学校的环境对我的成绩以及学习习惯都影响深远,高中阶段很难再通过小聪明取得成绩,需要老师担任领路人的角色。”孟建君说。
2019年的秋天,对孟建君来说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他以文化课与专业知识双优的成绩,考入了天津工业大学,在拿到录取通知书时,他格外感谢双语学校与老师为他指出了学习艺术专业的方向,还时刻督促着他不断拼搏。孟建军告诉记者,双语学校三年的时光充实而匆忙,更让他受益良多,大多数高中学子都会感到迷茫,而能够得到得到学校和老师们帮助与指导的自己显得格外的幸运。
学长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