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德州交警通过微信视频连线双方当事人进行线上调解,交通事故得到快处快赔。 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燕 摄
德州晚报全媒体讯 5月20日9时,在德州运河经济开发区商贸大道与健康路交叉口发生一起车祸。民警抵达现场调查取证结束后,约事故双方来到德州市道路交通事故一体化综合服务中心处理此事。在该中心,从出具交通事故认定书,到双方就赔偿问题达成和解,再到保险公司快速理赔,仅半天时间该案件就得到快速圆满处理,双方对如此高效的服务啧啧称赞。
据了解,以往市民处理交通事故,需要先跑交警部门定责,再跑鉴定单位和保险公司,如事故双方争议较大调解不成,还要申请仲裁。如今,德州市道路交通事故一体化综合服务中心创新改革,从事故定责到赔偿款到手全部办理,真正实现了一窗式受理、一体化运行、一站式服务,成为全省的样板典范。
复杂问题能够如此高效处理,得益于该中心“信息化引领、阳光下办案、多部门协作、多元化调解、一站式服务”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模式。2018年9月4日,由德州市政法委主导,德州公安联合法院、仲裁、律师协会、保险行业协会等部门单位入驻,按照整体统一、个体独立的原则,成立了德州市道路交通事故一体化综合服务中心。该中心设有交警办案中心、法院诉调中心、综合服务大厅和车辆核损中心,为发生在德城区、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德州运河经济开发区范围内的交通事故,提供事故认定、车辆核损鉴定、法律咨询、保险理赔、多元调解、仲裁裁决、司法确认及法院审判等服务,实现事故处理环节无缝衔接。
该中心还搭建道交纠纷“网上数据一体化处理”平台,实现交警、法院、保险公司的数据信息互联共享。德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全省率先统一德州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标准,当事人在事故发生最前端便可通过平台于诉前化解矛盾。同时,也使纠纷解决全流程透明、公开,消除了诉讼“黄牛”和鉴定“黄牛”的生存空间。
据统计,2019年,该中心共受理各类交通事故20890余起,通过构建交警现场处置、远程视频处理等方式快速消化警情15870余起;通过构建交警调解、保险调解、法院诉前调解等多元矛盾化解立体网络成功调解4000余起;进入法院诉讼判决的只有500起左右。案件的结案率达到98.6%,同比上涨17.6%,诉讼案件下降19.3%,调解成功率达到97.62%,群众满意度99.28%。
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燕
以前跑五六趟才能处理完的事故,现在跑一趟、半天就解决了。20日发生的这起车祸,再次见证了“道交一体化”的快捷、高效,真正实现了“只进一个门,事故全办结”。“道交一体化”不仅能快结案,更能办明白案、办公正案、办放心案,让老百姓在每起事故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近年来,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快速增长,已经成为法院受案数量最多的民事案件类型之一。受处理模式、人员配备等多方面的限制,“案多人少”、效率低下等问题突出,事故当事人往往需要奔波于多个部门单位,被繁琐的手续、漫长的周期折腾得筋疲力尽,还担心办案过程中存在“暗箱操作”“黑幕”等问题。
作为“放管服”改革的一大实招,“道交一体化”通过构建“信息化引领、阳光下办案、多部门协作、多元化调解、一站式服务”的处理模式,不仅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还将办案的每一个细节置于阳光监督之下,创造了办案单位和人民群众双赢的局面,提高了社会综合治理水平。在“道交一体化”平台上,赔偿明细和标准一目了然,调解有依据、评判有标尺、全程有监督,办事群众再也不用担心有“猫腻”。
金奖银奖不如百姓的夸奖,金杯银杯比不上群众的口碑。一组组数字直观地表明,“道交一体化”全面提升了案件办理效率、执法公信力和群众满意度。事故处理只是手段,而非目的,通过事故处理及时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赢得群众满意,才是政务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机制创新永无止境,服务群众永无止境。“道交一体化”既是一块闪亮的政务服务品牌,又是一个崭新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