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微电影是城市文化传播的新载体。
如今,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智能传播平台的丰富多彩,越来越多的影视作品风起云涌,开始在城市文化品牌中扮演起推广宣介的角色,成为城市文化的一张新名片。
“德州,作为鲁西北地区的一座地市级城市,在电影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已经走在了全省的前列。”山东省电影家协会主席于海丰这样评价如今在德州火热发展的电影文化产业。
近年来,我市通过深挖影视资源、打造产业集群、举办高端节展、汇聚优秀人才、搭建电影小镇等方式,探索发展文化产业转型的新动能,有力地促进了德州电影产业向高质量发展方向前进。
从2014年开始,德州连续举办五届“美丽德州影像节”,发掘出一大批优秀的影视人才和作品。2015年4月举办“中国·德州微电影艺术节”,是山东地级城市举办的首个全国性微电影赛事。2018年5月,我市举行了“中国互联网电影海报展”、“中国互联网电影高峰论坛”和“中国·德州互联网电影周”表彰盛典等系列活动。全国超过50家主流媒体对该项活动进行了报道,进一步增强了德州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从草根个人爱好到专业团队制作,德州影视文化产业逐渐步入有序发展的轨道。2017年,德州电影小镇在董子文化园正式落成。15家具备成熟制作能力的影视传媒企业入驻。
据统计,目前全市影视行业从业人员约200人,其中制片人、编剧、导演、摄影、灯光、录音、后期剪辑、化妆等技术岗位人员80人左右。这些从业人员中,董爱红获得美国圣地亚哥国际儿童电影节最佳编剧奖,邢庆杰、秦伯南获得山东省最佳编剧奖,姜文(德州学院)获得全国十佳大学生导演称号,李泉林获得2019年法国尼斯电影节外语短片单元最佳导演提名奖,李学贵、张颢和王静获得5项国际微电影节最佳男演员称号,宁梦、郑伊、黄中林、咸梅月获得5项国际微电影节最佳女演员称号。
德州的电影作品还先后在世界民族电影节、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亚洲微电影艺术节、中国国际微电影节、山东省泰山文艺奖、山东省电视艺术牡丹奖等10余个国际和国内专业赛事中获得172个专业奖项。
德州三年投入近300万元
文化产业资金支持影视产业
——访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文豪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文豪
德州影视文化产业的繁荣与发展,离不开政策环境的扶持与鼓励,作为文化产业中的一种新兴业态,如何将其做大做强?记者采访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文豪。
李文豪说,电影是最典型的兼具产业属性和事业属性、市场属性和意识形态属性的文艺形式,对弘扬时代精神和做强文化产业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将培育发展影视产业作为实现德州文化产业新旧动能转换的切入点与突破口,作为讲好德州故事、传播好德州声音、展示好德州形象的重要载体和媒介。目前,主要从三个方面助推这一文化新业态的发展。
一是搭台引领。近年来,我市先后举办了“中国·德州微电影艺术节”、“中国·德州互联网电影周”等全国性的电影节会,每年都举办“美丽德州影像节”,以此带动德州影视文化产业的发展步伐,发现、吸引更多本地优秀人才加入到创作大军,设立奖项鼓励更多的优秀作品脱颖而出,营造推动影视文化产业向精深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是基地孵化。目前,德州有80多家规模不一的影视创作公司,在创作的条件与成熟度上还存在很多不足与短板。从长远发展规划看,要打造德州影视产业良性发展的产业链,需要有一个聚集创作团队、稳定创作环境的场所,经过前期的多次筹划,2017年上半年,德州电影小镇正式建成,德州的电影人有了自己的创作基地与影视孵化基地。目前入驻影视传媒企业15家,优惠的扶持政策和优良的营商环境,吸引了外地文化影视公司的入驻。来自北京的双子兄弟影视公司在参观电影小镇后,对创作环境和优惠政策十分满意,今年上半年已经在电影小镇开设了自己的影视创作工作室。
三是政策扶持。目前看,德州影视产业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需要更多的政策扶持。
为了更好地培育这一新兴文化业态,为更多的德州电影人提供发挥创作才智的舞台,德州连续三年共拿出近300万元文化产业资金对电影小镇予以资金补助,入驻企业享受交一年用三年的租金优惠政策,同时还积极争取省级文化产业资金支持影视文化企业。
市委宣传部制定出台《德州市文艺精品创作扶持奖励管理办法(暂行)》,对有潜力冲击中央、省重要奖项的优秀文艺作品予以扶持,对获得中央、省重要奖项的作品,予以奖励,省里奖励多少,市里再次奖励多少,有力地激发了创作者的热情与信心。
从2017年开始,每年都拿出资金举办不少于两次的专业影视培训,涉及编剧、表演、摄像、导演等内容,邀请来自北京、省电影家协会等业内有知名度有影响力的专家授课,每次培训在五六十人左右。
德州影视大事记
2015年,57集电视连续剧《大刀记》在山东卫视、黑龙江卫视首播,该作品根据德州已故作家郭澄清的著名长篇小说《大刀记》改编,先后获得第九届山东省“泰山文艺奖”和第十二届山东省精神文明建设“文艺精品工程”奖。
2015年6月27日晚,在陵城区文化艺术中心,德州市首部数字院线电影《棉花白了》首映式举行。该影片斩获2015年美国圣地亚哥国际儿童电影节最佳编剧奖。
2016年,由德州籍主创人员参与并取景德州我市首部数字系列电影《这都不是事儿》相继在CCTV6播映。
2016年10月16日电影《创梦时代》开机。该作品获第十三届山东省“文艺精品工程”奖。
2017年,由德州作家杨英国创作、编剧,德州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出品的电影《曲点鸳鸯谱》同时在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等省自治区的115家影城同步上映。
2019年7月14日,由山东星感觉影业有限公司和德州董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拍摄的院线电影《锣鼓震天》在陵城区举行开机仪式。影片由陵城区滋镇的真实故事改编而来,著名表演艺术家斯琴高娃、马德华等主演。影片已拍摄杀青,将在2020年下半年公映。
德州电影小镇:
影视人的创作“孵化器”
德州电影小镇始创于2017年,位于董子文化园内,占地面积约30万平方米。小镇由创作办公区、外景拍摄场地、配套服务设施组成。其中,创作办公区建筑面积约10000平方米。截至目前,德州电影小镇已入驻德州星感觉影业有限公司、德州电影博物馆、龙泰文化传媒、红高粱文化传媒、乾唐文化传媒等15家影视传媒公司。
在入驻的影视公司中,山东星感觉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是德州市电影产业的“领军企业”,也是德州市电影家协会的发起单位。入驻电影小镇后,“星感觉”承建了“德州电影博物馆”、专业录音棚和特效摄影棚,打造了德州电影发展历程和成果的展示平台。截至目前,星感觉影视传媒拍摄制作的《德州爱情故事》、《青春骊歌》、《幸福房子》、《向爱而行》等140余部影视作品获得省级以上专业奖项162项,其中《回家》《让爱回家》两获山东省泰山文艺奖,《爱的谎言》《回家》蝉联山东省电视艺术牡丹奖一等奖,《暖冬》《回家》登陆央视播出,11部作品获得亚洲微电影艺术节“金海棠”奖。
在电影小镇,记者见到了德州合美文化传媒公司创始人、导演、编剧迟艳辉。他介绍说:“公司去年入驻小镇。这里环境安静优美,十分利于搞创作,业内人士聚集便于学习交流,及时了解行业信息,优惠政策也很大程度上节省了运营成本。”该公司筹划制作的德州乡村振兴微电影——《城南花已开》荣获“第四届美丽乡村国际微电影艺术节”优秀作品奖。
电影小镇运营至今,由入驻公司承担编剧、发行、拍摄、联合制作等的院线电影、微电影、纪录片、公益片、音乐MV、专题宣传片等总数量超过230部,作品获得省市级以上荣誉、奖项100余项。
电影小镇为影视人的合作共赢提供了更好的平台。入驻的“红高粱文化传媒”、“乾唐文化传媒”和“龙泰文化传媒”三家公司都具备独立完成影视制作项目,但各有自己的优势。入驻电影小镇之前,3支团队各有自己的场所和团队,虽然偶有合作,但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交流合作成效并不明显。入驻电影小镇后,3家公司空间距离感消除了,不仅在剧本策划讨论上的交流和合作更加便捷、高效,还实现了设备、人员调配上的共享。
据电影小镇运营团队负责人马爱民介绍,入驻的影视企业各有所长,企业之间在剧本创作、拍摄制作、表演培训、演员经纪、发行推广等各个环节取长补短、合作共赢,充分发挥产业集聚效应,促进了企业的融合发展。
电影小镇的建成之初,就制定了优惠的房租减免政策和科学的运营管理制度。小镇先后制定了《中国·德州电影小镇企业考核管理办法》《中国·德州电影小镇入驻企业准入、退出机制》等规定,对入驻企业考核管理,帮助和引导企业制定发展规划。
马爱民介绍说,小镇通过各种途径对入驻公司提供优质服务与优惠政策,但并不意味着放任发展,凡是不能达到入驻标准的公司将实行“退出机制”。小镇制定了严格的考核指标,运营团队每隔半年对入驻企业进行考核。
目前,小镇正在规划4000平方米的远期目标,建设德州文化(产业)创新创业孵化基地,采用综合体的形式,配备餐饮、酒吧等各类服务设施,将德州电影小镇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知名影视产业基地。
德州影视文化产业
还需向专业化蜕变
——访德州市电影家协会主席刘晓东
△德州市电影家协会主席刘晓东
问:刘主席您好!我们了解到,在抗击疫情的非常时期,德州市电影家协会组织会员单位拍摄制作了20多部公益作品,有五部作品登上《中国文明网》首页。其中,德州星感觉影视文化公司制作了一部《向爱而行》的微电影,引起社会较大关注。请您介绍下影片的剧情和完成过程吗?
答:影片取名《向爱而行》,是一部只有24分钟的微电影。剧情是以真实素材为蓝本,讲述了外地寒假回家的女大学生宋雨,和在战“疫”一线的爸爸宋家强(某派出所长)、妈妈王桂欣(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医生)之间发生的故事,书写了在疫情特殊时期的一段普通家庭参与一线战疫的英雄篇章。
剧本在2月10日写完,受疫情影响,筹备和等待批准拍摄大约用了20天左右,最终拍摄时间在3月2日至4日,仅用了三天时间。3月12日对外播出,收效很好。短短几天时间里,在优酷、好看视频以及中国文明网、中国警察网等各大网站纷纷转发,点击量累计超过1000万次。
问:拍摄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如何克服现实条件局限完成这一作品的?
答:这部影片由德州市公安局和德州市人民医院联合出品,剧组人员全部公益出演,在专业管理和防护下,完成每一个场景和镜头的拍摄。为了避免人群聚集,很多镜头都是分成A、B两组导演完成拍摄后剪辑而成的。受环境所限,剧情以家庭、派出所和医院为主,加少量外景,也真实地记录了当时的场景。
问:请您谈一下德州影视文化产业的现状及今后发展需要破解哪些瓶颈?
答:经过多年的发展,德州涌现出众多影视方面的人才,成为繁荣影视产业的生力军。但是,各影视制作公司发展专业化程度还较低,和当前国内影视市场的“专业标准”比,还有一些差距,面临着从“小而全”到“专业化”的蜕变之路。
目前看,在三个技术方面还是需要突破发展瓶颈的。一是优秀编剧人才缺乏,好的编剧是作品成功的保障,这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需要填充;二是优秀的演员,目前德州影视片均由草根演员担当,还处于学习历练的阶段,培养出更多的优秀演员依然是任重道远;三是更为专业的摄影灯光器材和专业技术人员,好的剧本、好的演员还需要好的画面来衬托与包装,这类专业人才也是当前是亟需的。
问:影视文化已经成为地域文化宣传的一张新名片,今年有什么新的打算与计划?
答:目前,正在筹划一部大型电影纪录片《红色德州》。以此作为明年的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的献礼影片。
该片以人物访谈、实景拍摄等形式,对德州各县市区地方党史的重要事件、代表性人物和红色文化遗址进行深入挖掘和抢救性拍摄,为德州红色文化留下珍贵的影像资料。
这项拍摄工作得到了市委宣传部、市委党史研究院的大力支持,目前正在紧张筹备中,如果一切顺利,争取2021年年底通过国家电影局审查,拿到《电影公映许可证》,并在央视电影频道播出。
△《向爱而行》拍摄现场
△《向爱而行》拍摄现场
△《幸福房子》拍摄现场
△《城南花已开》拍摄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