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药制药提醒您:夏至节气注意养生 | 德州云-德州晚报全媒体

“夏至”与“夏天来了”原本表述的不是同一回事,但是在很多人的心里,夏至的到来,才意味着夏天真正的来临。夏至,字面上的意思是夏天之极。

    夏至是治疗冬病(如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的最佳时机。从中医理论讲,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养生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今天就来给大家好好说说,夏季养生的那些事儿。

01夏至养生之起居篇

    “暑易伤气”,起居调养,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宜晚睡早起。夏季炎热,“暑易伤气”,若汗泄太过,令人头昏胸闷,心悸口渴,恶心甚至昏迷。安排室外工作和体育锻炼时,应避开烈日炽热之时,加强防护。

每日温水洗澡也是值得提倡的健身措施,不仅可以洗掉汗水、污垢,使皮肤清洁凉爽消暑防病,而且能起到锻炼身体的效果。因为水压及机械按摩作用,可使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体表血管扩张,加快血液循环,改善肌肤和组织的营养,降低肌肉张力,消除疲劳,改善睡眠,增强抵抗力。

    另外,夏日炎热,腠理开泄,易受风寒湿邪侵袭,睡眠时不宜扇类送风,有空调的房间,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更不宜夜晚露宿。

     保护眼睛不选用变色眼镜。因为变色眼镜可减弱可见光而使瞳孔长期处于扩大状态,导致大量的紫外线进入眼睛。而过量的紫外线会引起角膜水肿,失去原有的弹性和光泽,使瞳孔对光的反应迟钝,视力下降。如长时间作用还可能导致晶体钙化和硬化,诱发白内障。

服装以红色为佳,因为红色可见波最长,可大量吸收日光中的紫外线而保护皮肤,防止皮肤的老化甚至癌变。

    另外,尽量不要佩带金属首饰,因为它们或多或少的含有镍、铬,易引起接触性皮炎。

02 夏至养生之养心篇

    夏至除了起居、饮食方面要注意调养外,还应重视精神调养。进入夏季,心情变得容易急躁,《黄帝内经》说,夏季要使志无怒,即心情要愉快,使气得泄,不要压抑自己。精神内守,病从安来,就是这个道理。心情不好时可以少吃一些甜食缓解一下,饱满的精神状态和充足的体力也能给你带来好心情。

    嵇康《养生论》中说“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意为我们应当使心神安静,不可让外界的燥热扰乱心神。他告诉我们,夏季应该更加注重自己的心神和情绪,炎热的天气更会让我们心神不定,所以要安神静气。

    通过夏至节气可以针灸治疗以扶正固本,提高免疫力。此外,有胃痛、腹痛、腹泻等消化系统问题的人,通过针灸可以固护脾胃。而冬季里爱发作颈肩腰腿痛的患者,在盛夏针灸可以更好地驱散体内的寒邪。

03夏至养生之饮食篇

 

夏季是心脏精气最旺,脾脏精气开始上升,肝脏精气最低,肾脏精气下降剧烈的节气。故夏至养生除注重心脾外,还应注意护助和补养肝、肾、肺。

饮食调养,夏时心火当令,心火过旺则克肺金,故宜食用味苦之物,如苦瓜、香菜等。因苦味食物具有除燥祛湿、清凉解暑、利尿活血、解除劳乏、消炎退热、清心明目、促进食欲等作用。不过,苦味食物均属寒凉,虽然能清热泻火,但属于清泻类食物,体质较虚弱者不宜食用,否则会加重病情。

    1、芹菜:性味甘苦、微寒。具备清热利湿、平肝凉血的作用。时常食用。对咳嗽多痰、牙痛、眼肿者具备较好的匡助疗效。芹菜还具备减低胆固和血压的作用。

    2、丝瓜络:性味甘苦。有通经络、行血脉、凉血解毒的功效。丝瓜络清冷微寒,瓜肉鲜嫩,做汤或者炒肉均可,具备清热化痰的作用。

    3、莴笋:具备清热化痰、泻火解毒、利气宽胸的作用。对幼童来讲,还能起到帮助长牙、换牙的作用。

    4、金丝皇菊:味道微苦,可以和枸杞、冰糖一起煮食,适合经常在空调房、办公室工作的白领一族,可以预防慢性病和亚健康,有清凉解暑的作用,同时还可以调理内分泌系统。

    从阴阳角度看,夏至阴伏在内,饮食不可过寒,如《颐身集》所说:“夏季心旺肾衰,虽大热不宜吃冷淘冰雪,蜜水、凉粉、冷粥。饱腹受寒,必起霍乱。”心旺肾衰,即外热内寒之意,因其外热内寒,故冷食不宜多吃,少则犹可,贪多定会寒伤脾胃,令人吐泻。西瓜、绿豆汤、乌梅小豆汤,虽为解渴消暑之佳品,但不宜冰镇食之。

    由于天气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杂粮以寒其体,不可过食热性食物,以免助热;冷食瓜果当适可而止,不可过食,以免损伤脾胃;厚味肥腻之品宜少勿多,以免化热生风,激发疔疮之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