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谊石芦》发布:德州首个校史课程启动! | 德州云-德州晚报全媒体

为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6月30日,《正谊石芦》校史教材在德州市石芦街小学正式启用,这是——全市中小学首个设立校史文化课程的学校。


 红色引领  传承正谊


德城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张丹丹(中),区教体局党组成员、主任科员闫焕荣(右),石芦街小学校长张红(左),共同启动校史课程。


 130年历程  铸就辉煌

德州市石芦街小学历史悠久——从1890年官办“正谊书院”到德州的教育行政机构“劝学所”;从民国时期“国民学校”到日伪期间“卢家井初级小学”;从新中国命名的“石芦街小学”到具有时代烙印的“育新街小学”,再到1983年复名的“石芦街小学”,迄今已有130年历史。学校的前途命运同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紧密相连,见证着中华民族的屈辱、觉醒、奋起、胜利的恢弘篇章。

鸦片战争后,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和西学先进理念的传播,古老的德州也逐步地觉醒,重教兴国的观念日益增强。为了提升萎靡颓废八旗子弟的总体素质,清光绪十六年(1890),山东督粮道和驻德州城满洲驻防营联合出资,在德州城内卢家井街(现石芦街小学),创建了德州明清时期七大书院中最后一座书院——正谊书院。


“正谊书院”之名取自董仲舒“正其谊不计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社会主张,其意为“匡扶正义而舍私利,宣明大道而弃功勋”,倡导重义轻利、先义后利。“正谊明道”包含了中国儒家思想的精髓,引导学生们明大义、辨是非、敬天伦、重礼仪,将个人使命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将个人理想与民族繁荣富强联系在一起。

“正谊书院”——这座以“强盛国家、振兴民族”为美好愿景的老校,在130年历史长河中,不断弘扬与丰富“正谊明道”精神内涵,践行“正贯人生、明行天下”育人校训,将传承的精神财富,转化成莘莘学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发读书的不竭动力,在新时代升华为“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奋勇争先”的石芦品牌。


 以史为源  薪火相传

     该教材共分“正谊石芦革命烽火历史记忆三个篇章,将国史、地方史、校史等文化,根据小学生认知特点,以讲故事的形式,编制成一本图文并茂的画册。小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学好党史、国史、校史,能够在“以史为鉴、以史为源”中揭示社会规律、获得经验启示、增强智慧才能,提升思想境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对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具有深远的意义。



德州日报德城版总编韩雁冰为教师授书


德城区教体局党建办李平(前)、尉署社区党支部书记辛淑艳(右)为学生授书


 与时俱进  志存高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