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即男生遇“瓶颈”自乱阵脚!专家解惑如何打好“心理战” | 德州云-德州晚报全媒体

案例:考学压力过大 男孩出现过度焦虑情绪

一周前,高三男孩冬冬(化名)在母亲的陪同下走进安俊荣的心理咨询室。原因是他近期产生了严重地紧张和焦虑情绪,夜晚甚至无法正常入眠。“马上就要高考了,如今连觉都睡不够,想提高成绩更是没有希望了。”冬冬的母亲李女士焦急地说。

经询问,安俊荣得知,冬冬在升入高三之前成绩在班级中始终处于中游,为了能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他在高三一年中十分努力,成绩也逐渐得到突破,可在最近两次摸底考试中,冬冬的成绩都距离本科线仅差2分,马上就要走进高考考场了,他一时不知该怎么做,乱了阵脚。

即使李女士已经反复跟儿子嘱咐,“不要紧张,尽力就好,我们要求不高,考成什么样都接受。”但冬冬的情绪状态并没有明显的好转,正常的复习节奏也因此打乱。

【对学生】

分析:成绩没有退步就说明你在努力

在往年,因“高考前成绩突破难”产生负面情绪的学生十分常见,其实原因也非常容易理解,到了高三阶段,所有的孩子和家长无不是倾尽全力做最后一博。当我们的孩子这样做的时候,别人家的孩子也是在这样努力,甚至比我们付出的更多。

大家都知道前面是一个独木桥,肯定都会拿出全部的力量去往前挤,这就会导致很多孩子的名次处于胶着状态。孩子成绩没有退步就说明孩子在努力,而且面临着非常强的竞争对手。

此时,家长最应做的就是鼓励孩子沉下心来,把所有的心思都用在学习上,用在解题上,轻视名次带来的负面影响。一点点的积累,一天天的坚持,不但从学习上寻求突破,更从心态上争取优势。

建议:四种方法帮学生缓解焦虑情绪

方法一:为了帮助冬冬缓解焦虑情绪,安俊荣引导他练习“观呼吸”,即采用坐、卧或站三种姿势,利用鼻子采用细而长的自然吸气,同时默数4秒;随后屏住呼吸6秒,再将气利用口缓缓吐出,吐气时注意将时间控制在8秒。如此反复三至五遍即可达到集中注意力,缓解压力的目的。

方法二:推磨法,感觉紧张时用自己的右手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转动,五分钟后观察自己的呼吸有无稳定和放松。如果仍然存在急促的情况,可将手放于头顶上方逆时针转动三至五次。

方法三:回忆梦境法,将自己的“梦”视作玩伴,晚上睡觉前将自己在白天感受到的压力和情绪告诉“梦”,或想象自己要做一个如何的“梦”。清晨躺在床上回忆一下自己梦境的内容,可以写下来或画下来,看看梦中发生了什么,感受自己紧张、恐惧情绪的来源,以达到内心冲突释放的目的。

方法四:绘画法,身体是情绪和感受的媒介,通过身体的反应我们可以很好地与自己进行沟通。当自己情绪紧张时,可以试着用左手将自己的情绪画像画下来,如:身体的那些部分感到不适,反观这些身体不适出现的原因,思考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对家长】

分析:家长的过度“开导”容易适得其反

高考前紧张原本是一件正常的事情,可父母如果过多地强调“不要紧张”,孩子反而会陷于紧张的情绪中,甚至会认为出现紧张情绪是一件非常糟糕的事情,因此变得更加紧张和焦虑。

其实,家长想给孩子减压的时候,大部分都是因为自己的压力太大了,所以看到孩子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就觉得他是压力大了,他承受不了。其实,很多孩子能适应他的压力。甚至,很多时候,我们给孩子减压,就是为了把自己的压力给他,无疑是雪上加霜。

因此,此时家长最应该做的就是给孩子安排好后勤,然后按照自己正常的节奏去生活。

建议一:家长要允许孩子有一些正常的临考反应

很多孩子考试那两天,没法好好入睡。家长的一般做法是,催促孩子赶紧睡,“再不睡,你明天的考试肯定要受到影响。”但其实,人类的身体具备两天不睡觉却依然清醒的应激能力。家长看孩子睡迟了,不要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围着他团团转。

当睡不着时,就躺平下来调整呼吸,听点有助睡眠的音乐,或者看一点平时感觉特别枯燥无味的书,以帮助自己入睡。如果实在睡不着,干脆放平心态,享受自己的清醒,躺在床上想想那些开心的事情。

很多时候不是失眠影响了孩子,而是害怕失眠会影响考试的这种心态,影响了孩子。

建议二:增加陪伴营造轻松的生活氛围

当孩子放学回家时,家长不要急着询问“复习顺利吗?”“今天心情怎么样?”等,而先照顾好孩子的的饮食,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吃完饭,孩子想要分享或求助时自然会主动开口。

家长在吃饭时可以聊一聊轻松的话题,当然对高考也不必可以避开,尽量创造一个宽松的氛围,即使家长很着急,但在孩子面前绝对要保持微笑和轻松的状态。

安俊荣

康复治疗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心之光心理成长社群创办人

培训专业及擅长:

本人因从事康复治疗专业,深知心理康复对于自身健康的重要性。于2007年开始接受心理学系统培训。2010年取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2015年起跟随意象对话水晶级老师史晋做个人心理成长三年。2018年起开始接受意象对话系统培训,2019年创办心之光个人成长社群。在学习意象对话过程中,她发现有一种力量,来源于内心的成长;有一种快乐,来自于不断地自我探索;有一种喜悦,源自于真实的、活着的感觉。这就是心灵成长!

为鼓励更多人走上心理成长的道路,2019年她着手牵头引领成立心之光个人成长社群,致力于让更多人增加对自己全方位的了解,增强情绪管理能力,结识心灵交流的朋友,探视到意向对话技术,在喝茶、读书与活动的过程中,遇见一个不一样的自己。

个人箴言:听从内心真实的声音。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