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至10日,根据自选科目的不同,考生们将陆续结束高考,而高考成绩将于7月26日17时公布,同时公布普通类一段线、艺术类本科线、体育类一段线和特殊类型招生控制线,考生也将于7月30日至9月5日期间分批次填报志愿。就如何利用这段时间选择学校、专业,排解心理压力等问题,记者采访到了德州一中与德州二中的一线教师,为考生、考生家长提供一份“考后锦囊”。
“在高考结束后的前两天,可以放下考试的一切,不用去想分数,完全放松心情休息两天。”德州二中教师季俊梅表示,高考结束后考生首先应该调整重心及生活习惯。近一年甚至是三年的紧张的高考备考,大脑已适应这种高负荷的生活,即使考试结束,考生也不会立即从紧张的状态下解放出来。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考生自身去有意识的放松大脑。
在休息放松两三天后,考生可以对照网上公布的高考答案对自己进行一个估分。通过估分提前了解自己大概可以得多少分,结合往年的分数段情况大概了解自己所处的段位。通过这个估分可以了解该段位所覆盖的学校和专业,提前找到兴趣点。
估分会对接下来的志愿填报有比较好的指导作用,估分后结合近几年高考录取分数线圈定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为成绩出来后报志愿做好充分准备。如果考生已经有明确的目标,可以判断自己的分数与目标相差多少,提前做好志愿填报预案,而不是只预留一个专业或者一个方向。
季俊梅提醒广大考生,虽然高考结束了,但是学习仍然不能放弃。在这段时间内,考生可以依照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一些特长学习,例如考驾照、健身、报名参加某种兴趣班等等。希望考生们可以一直保持学习态度,而不是一放假就睡懒觉、打游戏,应该继续追求自己的理想。
“考试结束后学生们往往会聚餐,这个时候要注意不能酗酒,无论做什么都要注意安全。高考结束后,一些关于升学的电信诈骗开始增多,考生们要擦亮眼睛,不要轻易相信要求转账保上大学的信息。”季俊梅提醒。
德州一中高三21班班主任高静介绍,“新高考”在志愿填报环节,填报模式由往年的“院校+专业(类)”改为“专业(类)+院校”为单位,普通类、艺术类和体育类仍设置平行志愿,以普通类常规批志愿填报为例,该批次3次志愿填报,以“专业(类)+学校”为1个志愿,考生每次志愿均可填报最多96个志愿;艺术类和体育类填报则最多不超过60个。
对于不少考生和家长如何填报志愿的疑问,高静建议,填报志愿前,考生应先结合实际对自身情况作出客观判断,所选志愿要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特长优势,并考虑到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和专业就业去向等因素。“山东省招考院网站会发布前3年各院校专业分文理的录取平均分、最低分和相应位次等信息,供考生查询。”高静说。
高静提醒广大家长,高考成绩是决定考生可选择专业、院校层次最重要因素,考生家长要根据高考成绩和位次,理性参考往年招生录取数据等信息,锁定心仪的专业、大学、城市。“往年高校录取位次均按文理划分,今年不分文理科后,全部考生在同一参考系排名,位次与往年相比会出现变化,高校近几年的招生数据只能作为参考。”高静说。
“高考之后,学生们也将会迎来一个漫长的假期,放下身段平等交流,消除高中阶段遗留的亲子矛盾与隔阂。”高静认为家长要珍惜这段与孩子长期相处的时间,在填报志愿时,家长切记不能用自己的意愿代替孩子的意志,一切都代办;也不可什么都不管,任由孩子自己去填。志愿填报是一件复杂的事,多一个帮助查资料,做分析,出主意肯定有利于填出好志愿。
7月30日,填报普通类提前批和体育类提前批第1次志愿。
8月4日,填报艺术类本科提前批第1次志愿;填报春季高考技能拔尖人才第1次志愿。
8月5日至7日,填报艺术类本科批第1次志愿;填报春季高考本科批第1次志愿。
8月4日至7日,填报普通类特殊类型批志愿;填报普通类常规批和体育类常规批第1次志愿。
8月13日,填报普通类提前批、艺术类本科提前批和体育类提前批第2次志愿;填报春季高考技能拔尖人才第2次志愿。
8月21日,填报艺术类本科批第2次志愿、春季高考本科批第2次志愿。
8月27日,填报艺术类本科批第3次志愿、春季高考本科批第3次志愿。
8月27日至29日,填报普通类、体育类常规批第2次志愿;填报艺术类专科批第1次志愿、春季高考专科批(含技能拔尖人 才)第1次志愿。
9月4日至5日,填报普通类、体育类常规批第3次志愿;填报艺术类专科批第2次志愿、春季高考专科批第2次志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