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文明同行助力创城文化汇演|民警“手把手”教你礼让斑马线 | 德州云-德州晚报全媒体

“文明是一座山,可以看到一座城市的高度;文明是一扇窗,可以看到一座城市的气度。”8月8日晚七点半,2020年有德之州 文明之城“我与文明同行——助力创城文化汇演进社区”第二场演出的灯光在联兴·兴河湾再亮起。现场,德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直属一大队民警讲解了礼让行人的交通安全知识,“手把手”教授驾驶员如何礼让斑马线,也将文明的种子播撒进市民心中。

演出在热情的开场舞《追梦人》中拉开序幕,现场气氛迅速热烈、融洽起来,掌声阵阵,呼声连连,热闹非凡。女生独唱《让中国更文明》的一片深情动人心扉,温馨的旋律、悦耳的歌声吸引着在场的每位观众。随着节目不断上演,前来观看节目的市民越聚越多,他们积极参与现场答题环节,台上台下共享欢乐。

△来自德州市义工志愿者联合会联兴爱心分会的朋友在现场发放创城知识宣传资料、仲裁知识宣传资料、普法宣传资料和文明交通宣传资料。

本次活动得到了德州市义工志愿者联合会的大力支持,精彩的节目上演时,义工们在现场发放创城知识宣传资料、仲裁知识宣传资料等。德州兆兴医院为本次活动提供全程医疗保障。

△山东联兴建设集团副总经理、联兴金友物业公司总经理车金磊上台介绍小区创城工作

“创城工作是物业企业和广大业主的重要责任。”现场,山东联兴建设集团副总经理、联兴金友物业公司总经理车金磊上台介绍,公司对小区内僵尸车、占用消防通道现象进行集中清理,同时对小区垃圾桶进行擦洗,使小区环境更加舒适整洁。


△德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直属一大队民警马敏讲解文明交通知识

△现场居民观看文明交通宣传片

欣赏了一段精彩演出,现场观众观看了文明交通宣传片,一个个真实发生在市民身边的交通事故视频警示着现场的观众,不时有观众发出惊呼声。“斑马线又叫安全线、生命线,机动车过斑马线的时候应该减速,主动避让行人,停车等待行人。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关规定,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驾驶员将被处以驾驶证记3分,罚款50元的处罚。”德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直属一大队民警马敏进行了讲解,她表示,文明交通每个人都是受益者,只要人人都付出努力,就能做到“车让人,人快走”的文明和谐的交通状态。

有德之州 文明之城“我与文明同行——助力创城文化汇演进社区”活动由中共德州市委宣传部、德州市文明办、德州市司法局、德州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德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德州市城市管理局、德州仲裁委员会、德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德州市房产管理中心联合主办,德州晚报社、德州市歌舞团承办。未来,演出团队将陆续走进社区、广场,通过文艺汇演、创城知识问答、文明交通视频播放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培养良好的公民道德意识和行为规范,丰富社区文化生活,提升全民文明素养。

 

市仲裁办发挥职能助力文明创城

8月8日晚,我与文明同行——助力创城文化汇演走进联兴兴河湾社区,在互动环节中,市仲裁办的工作人员介绍了有关仲裁的知识。演出过程中,德州仲裁委员会办公室综合科马尧上台宣读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倡议书。今年以来,市仲裁办把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摆在重要位置,通过多种方式开展创城工作,本次积极参与创城汇演进社区,也营造了“人人知晓、人人关心”的浓厚氛围。

△德州仲裁委员会办公室综合科马尧上台宣读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倡议书

“德州仲裁委为创建文明城市做了哪些工作呢?”主持人问。市仲裁办工作人员说,在交通事故仲裁方面,调解率达到100%,年处理交通案件400余件,当事人从进门你争我吵到出门握手言和,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市仲裁办还成立了志愿者队伍,积极参与文明德州的各项活动,进行志愿服务、文明劝导、文明宣传,是文明创城的中坚力量。

据了解,仲裁是和法院一样具有终局审判权的机构。仲裁受理的案件类型是民商事经济纠纷,只要双方均同意将纠纷提交仲裁委员会,就可以受理并审理、裁决。近几年,德州仲裁在交通事故纠纷解决、商品房买卖、保险、房地产等领域解决了一大批案件,调解率高、满意率高,专业、便捷、快速、保密,是德州市民纠纷解决的新选择。


《民法典》守护“头顶上的安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将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为全面学习贯彻《民法典》,加深广大人民群众对《民法典》的认识,满足群众用法需求,德州市司法局在助力创城文化汇演过程中,积极宣传法律知识,回答问题的市民可赢得小礼品。

司法局的志愿者现场向市民发放普法宣传材料,向市民朋友讲解民法典、宪法等法律知识。

在活动现场,司法局志愿者向市民发放普法宣传资料,并悬挂了横幅宣传《民法典》,向社区居民讲解民法典中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新亮点。“高空抛物坠物造成人员受伤、财产损失让不少人心惊胆战,《民法典》有哪些规定呢?”有市民提问。

司法局工作人员表示,《民法典》规定:禁止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者从建筑物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的,由侵权人依法承担侵权责任;经调查难以确定具体侵权人的,除能够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给予补偿。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补偿后,有权向侵权人追偿。

司法局工作人员解释说,这就意味着高空抛物坠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如果不能明确责任人,那该楼业主都有可能要被追偿责任。这为受害人提供了“兜底”保障,同时为补偿人进一步追偿提供了法律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