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是国际左撇子日,这一节日最早可追溯到1975年8月13日,美国的一群左撇子建立了名叫左撇子国际的组织,并将这一天确定为国际左撇子日。据统计,全世界有近13%的人是左撇子,在中国,左撇子人群至少约8000万,并且这一数字呈上升趋势。你身边有“左撇子”吗?“左撇子”应不应该纠正?
刘女士6岁的儿子小君(化名)是左撇子,最近,有一个烦心事一直困扰着母子俩。原来,小君最近在学写字,因为是“左撇子”,习惯用左手握笔,而刘女士则想让小君改成右手写字。“孩子用左手写字太麻烦了,我们两口子都是右撇子,都没办法辅导他练字,此外用左手写字,孩子的左手不但会把字蹭花,还会粘上很多铅笔末。而且我听说用左手很难把字写漂亮。”刘女士说。
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整个暑假,小君都在练习右手写字,但是效果并不好,“孩子总是说右手写字不舒服,练习的时候也总是偷懒,我们没少因为这事向孩子发火。”刘女士说起此事是既生气,又无奈。
记者发现,家长纠正孩子左撇子的情况不在少数,主要是因为担心在学校写字、生活不方便等原因。那么左撇子需要纠正吗?强行纠正会出现哪些问题?
“有部分家长会出于社会压力,具有‘使用右手才普遍’的从众心理,害怕孩子因使用左手而受歧视,其实这与孩子心理、生理的发展相违背。”德州市妇幼保健院健康教育科主治医师季冬表示,“左利手”的形成原因主要还是跟基因有关,其中三种理论影响较广:遗传、言语发育和胎儿在母体子宫内部发育时的胎儿体位。“无论是‘左利手’还是‘右利手’,仅仅是大脑功能偏侧化和习惯问题。”
季冬介绍,“右利手”大脑左半球功能开发得多一些,对数字计算、语言表达等功能有很大帮助。“左利手”大脑右半球功能开发得多一些,比较擅长艺术、空间定位、直觉等。”季冬认为,不应用“右利手”的思维来束缚“左利手”的发展,家长如果想要孩子培养一些“右利手”相关的活动,可以通过后天培训和慢慢引导来实现,切勿强行改正。“一般而言,孩子成长到2岁左右,就会通过日常行为露出破绽。3岁左右就可以初步分辨是‘左利手’还是‘右利手’。”
季冬说,3岁左右,是儿童口语发育的最关键时期,如果这个时候强行纠正孩子左右手使用,可能会引发语言中枢混乱等问题,造成“口吃”。如果在儿童成长到6、7岁时强行纠正,容易造成其注意力不集中,甚至留下心理阴影。
之所以很多家长想让“左撇子”的孩子改成“右撇子”,主要还是因为生活中有很多不便,绝大多数的生活用具都是以“右撇子”为基准来设计,所以,“左撇子”在生活中就会遇到很多问题,例如鼠标、键盘等电子产品,用起来会很别扭,因此开发出为左利手量身定做的产品就显得非常重要。
记者发现,“左手经济”一词在近几年开始流行,主要是指专门为“左撇子”生产的产品。记者在各大电商平台搜索“左撇子”这一关键词,出现的产品主要是左手专用剪刀、鼠标、键盘和钢笔,但销量无法与右手专用产品相比。
以左手专用鼠标为例,在某电商平台,左手专用的和右手专用的价格差不多,有高有低,但销量却差异巨大——右手专用的鼠标有不少销量过万,最高销量有8.4万,但左手专用鼠标销量高的只有几十个,大部分在个位数。
记者通过搜索发现,目前“左撇子”专用的产品除上述四种外,种类还比较单一,无法满足“左撇子”门的需求。随着人们对于左撇子的关注越来越多,“左手经济”有巨大的挖掘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