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本报曾报道了武城重病青年闫英华的故事,引发社会各界关注,众多好心人爱心接力。近日,本报帮办记者得到消息,经过救治后,闫英华已经扔掉了双拐,身体有了明显好转,同时,他希望能够谋一份力所能及的职业,渴望重新回归社会,生活回归正轨。
身患重病,高材生的人生陷入低谷
闫英华是武城县老城镇闫沟村人,35岁的他一路坎坷,年幼丧父、母亲改嫁,为了供他上学,姐姐早早辍学养家。
2005年,闫英华以654的高分考上中国海洋大学电子信息学专业,本以为人生就此翻转,但却再遭不幸。
大学期间,他患上强直性脊柱炎,脊柱僵直,行走困难,疼痛难忍,导致身体二级残疾。毕业后,他曾在青岛、南方等地工作,但随着病情的恶化,2014年他只能回到武城,靠姐姐和好心人的救济艰难度日。
老家已经破败不堪,院子里杂草丛生,房子年久失修,他勉强能维持生活,却没钱去治病。对于闫英华的病情来说,比吃药更好的治疗是做髋关节置换手术,然而高昂的手术费让他无法承受。
四处筹款,爱心人士帮他完成一次手术
经过本报报道后,闫英华的遭遇引发社会关注,武城县民政局协调老城镇,按程序为闫英华办理了最低生活保障、残疾人两项补贴等救助,并为他送去了5000元慈善救助金。武城爱心联盟的爱心人士送他到德州市人民医院接受专业治疗。
其中,在北京经商的尹总联系到北京301医院的专家,医生建议,先换一个髋关节,等另外一个髋关节磨损严重时,再做手术。随后,尹总又和武城爱心联盟一起,通过筹款平台,为闫英华筹集了13万元的手术费用。
然而,好事却一波三折。本计划年初去北京手术时,却赶上了新冠疫情,致使手术一拖再拖。直到今年5月20日,闫英华才得以躺在了301医院的手术台上,完成了髋关节置换手术。
顺利完成手术后,闫英华的身体状况有了明显好转,他可以扔掉双拐独立行走,尽管缓慢,但却让他开心不已。
“终于扔掉了双拐,就像小鸟重新长出了翅膀,可以自由的翱翔,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再次感谢政府和社会给予我的关心和帮助,要是没有这些帮助,我也看不到希望。”闫英华说。
病情稳定,他期待创业开启新生活
如今的闫英华,在武城爱心联盟的帮助下,免费吃住在武城县康乐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同时,他还帮助武城爱心联盟的副会长柴文莉做一些管理和后勤工作。
随着身体的逐渐好转,闫英华有了新的想法。缺乏经济来源的他,有时还要依靠姐姐和姑姑生活,他渴望一份力所能及的工作,希望自己的人生重新回到正轨。
“我希望能够从事爱心相关的工作,目前我也在准备社工考试。”闫英华说。大学为电子信息学专业的他,在电脑操作等方面十分熟练,同时为了谋生和今后继续治疗,他希望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做一些工作。
柴文莉告诉记者,闫英华能恢复到现在这个程度,是爱心人士们共同努力的结果。闫英华很优秀,如果要重归社会,也需要更多爱心人士的关注。
在此,本报也向社会爱心企业发出呼吁,如果您的企业能够为闫英华提供合适的岗位,或者能够给予他帮助,请联系本报帮办记者胡兵,电话为:18653465988,让我们一起帮助这名不幸的青年,重新点亮他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