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盐宣传周 | “盐值”过高,当心伤身体还伤“颜值” | 德州云-德州晚报全媒体

9月14日至20日是2020年中国减盐宣传周,主题为“人人行动,全民控盐”,旨在向公众宣传“915”(就要5克)的减盐理念,传播低盐饮食知识,促进全社会共同关注并践行减盐行动。


盐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调味品,除了正常的饭菜中含有盐之外,许多零食、小吃、酱料中也有大量的盐分。但是研究表明,摄入过多食盐可导致血压升高,并增加脑卒中、心脏病、骨质疏松等疾病的患病风险。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年人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那么,食盐摄入过量真的会增加患病风险吗?居民在日常饮食中,又该如何科学控盐、减盐呢?对此,记者采访到德州市立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张谦平。 

病例一:七旬老人喜食咸菜加速动脉硬化

70岁的市民刘阿姨患有高血压10余年,近期在家中突然出现语言不利、行动笨拙的症状。家人紧急将其送往德州市立医院,入院后医生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显示有不稳定斑块形成,考虑为动脉硬化,随后,经脑CT检查确诊为脑梗塞。

医生在与其家人商议后觉得为刘阿姨采取内科抗血小板凝聚治疗,改善脑部微循环。经过10天左右的综合治疗,刘阿姨的症状得到明显好转。

经医生了解,刘阿姨自年轻时就喜欢吃咸菜,且家中常备咸鸭蛋、腐乳等高盐食物。三餐中很少食用蔬菜。

“刘阿姨的患病与长期的高盐饮食喜欢息息相关。”张谦平介绍,食盐过量,也意味着钠离子可能摄入过多,而机体长期摄入过量的钠,不仅会导致血压上升,还容易形成血栓堵塞血管。 

病例二:男子三餐依赖外卖引发急性心梗

36岁的市民张先生,在工作时持续出现胸闷憋气、心前区疼痛且伴有大汗淋漓、大便次数增多症状。同事发现后第一时间拨打了120急救电话,急救人员到达后通过心电图检查初步确诊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入院后,医生在冠脉造影下为其行支架置入手术。考虑张先生发病年龄较轻,医生追溯其发病原因发现,张先生因独居长期依赖外卖解决温饱,且多半选择烧烤、油炸等高盐、高油且酱料多的食物。由于长期食用不仅导致他患上高血压,还导致其体重严重超标,172cm的身高,体重达到100公斤。

“很多人在选择食物时将口味作为第一标准,却不知‘美食’也会增加身体的负担。”张谦平介绍,高盐饮食不利于保持好身材和好皮肤,食物口味重了,人的胃口就会变大,从而导致体重增加。长此以往还会导致血压升高,从而引起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病例三:腌制品佐餐中年女子出现严重骨质疏松 

“我只是轻轻撑了一下地怎么会就骨折?”近日,50岁的市民张女士在行走中不小心跌倒,右手撑地后手臂出现持续性肿痛,无法活动,前往医院检查后被医生确诊为桡骨远端骨折。在临床中,桡骨骨折多发生于骨质疏松严重的老年人,而张女士正处于中年且刚刚绝经一年,这次突如其来的骨折让她感到意外。

医生为其进行骨密度检查发现她已出现严重的骨质疏松。询问得知,她自年轻时便喜欢食用咸蛋、酱菜等腌制食品,因不吃肉类,身材始终十分瘦弱。近几年,张女士莫名觉得自己的身高变矮了,以为是年龄增加的正常现象,没想到罪魁祸首竟是自己长久以来的高盐饮食习惯。

张谦平介绍,如果平时膳食食盐摄入过多,人体在排钠增加的同时也会增加钙的排出,尿钙水平升高,可能导致骨骼变薄和骨质疏松症,也增加骨折的风险。另外,尿液中的钙离子增多,还会增加肾结石的风险,甚至会导致弯腰驼背、身高变矮,身材也会走形。  

学会辨识“隐藏”的盐

“一些方便食品和零食里,虽然尝起来感觉不到咸味,但都含有较多的不可见盐,比如泡面、蜜饯、坚果、挂面等,甚至一些调味料里的含盐量是比较多的。” 张谦平说。 

我国居民76%的食盐摄入来自家庭烹调用盐,6.4%来自酱油,其余来自外出就餐和包装食品等。很多餐馆为了吸引顾客,经常靠多油多盐增加香味,“麻辣鲜香”往往意味着更多的油和盐,研究显示,在餐馆就餐通常要比在家烹饪多摄入近一半的油和盐。

因此,居民在超市购买食品时,要养成阅读营养成分表的习惯,尽可能选择含盐量较低的包装食品。看看配料表钠含量(1至2克钠相当于食盐3至5克,很多成分表中以毫克为单位,可根据1000毫克=1克进行换算),钠含量比较高的食物尽量少吃或不吃;外出就餐,主动要求餐馆少放盐,有条件的尽量选择低盐菜品。

同时,要认清高钠食品类别,如即食海产食物、各种腌渍食物、各种熟肉熟鱼制品、各种咸味零食、鲜味调味品、各种汤料和调味酱等。 


四个步骤掌握科学减盐方法

 第一步:养成使用限盐勺的习惯

限盐勺的容量以平勺为标准,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有1克和2克这两种规格,一个三口之家只需使用2克盐勺做饭即可。一日三餐平均下来,每顿饭只需要两勺半的盐就足够;

第二步:避免过多使用酱料调味

少用高盐调味品如果菜肴中加入了酱油或酱料,则应适当减少盐的添加。此外,可以选择低盐酱油和酱料以减少盐的摄入;

第三步:菜肴九成熟时再放盐

炒菜时,菜熟九成再放盐。如此,盐分仅附在菜肴表面,尚未深入到食品内部,吃起来咸味不减,却可以减少1/2~2/3 的用盐量。如果较早放盐,则盐分已经深入食品内部,在同样的咸度感觉下不知不觉摄入了更多的盐分。

第四步:善用天然香料提味

使用天然香料佐料炒菜时少放盐,可使用葱、姜、蒜、辣椒、花椒等天然香料为食物提味,以弥补咸味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