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老志愿者王希勤:当好“五老”宣讲员 启航未成年成长 | 德州云-德州晚报全媒体


今年69岁的王希勤原是夏津县教育局副局长,退休后成了一名五老志愿者。在职时经常奔走于各学校,如今退而不休仍活跃在校园,或进行教育状况调研,或进行党史国史宣讲,孩子们都爱叫他“王爷爷”。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这不仅是王希勤的真实写照,也是整个五老志愿团队的精神风貌。



01
宣讲活动要“对症下药”

2011年,王希勤退休后就加入县关工委五老宣讲团,近年来已宣讲30 多场,受教育人数达到500人,从农村小学、私立学校到县直各中小学,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在每次开展五老宣讲活动之前,我们都会提前与学校联系,并召开师生座谈会,重点掌握和了解家庭、学校不好解决的问题,并将其作为宣讲的重点。”王希勤告诉记者。

在宣讲活动走进夏津县实验中学时,王希勤通过调查发现,学校里面的乒乓球台少,导致学生玩时常争抢闹别扭。“我们就一方面协调有关部门解決场地、资金的问题,一方面在校会上讲述《六尺巷》的礼让故事,这让同学们很感动,也在无形中形成礼让之风。”王希勤说,在每段工作之后,他会再次到学校调查、座谈,观察问题解決的程度,有无新的状况出现。

   同时,宣讲活动也注重与时政相结合,就在十九大闭幕的第二天,王希勤来到夏津县双语中学,他给初三的学生们宣讲了十九大报告,“给孩子们讲就要用他们听得懂的语言,结合报告里提出的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任务,鼓励他们谈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让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王希勤表示。

 

02
为教育教学建言献策

王希勤还曾深入全县9所中小学做教育状况调研,针对贫困学生救助、教育管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等问题,积极向有关部门建言献策,提出了“严格管理网吧、游戏厅”“为留守儿童建立心理咨询室”等合理化建议20多条。

“孩子们的作业太多了,一直写到11点多才完事。”一二年级学生的家长普遍反映,学生们存在“作业多、负担重”的问题。针对这一复杂、系统性难题,王希勤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提出应在“质量评价体系”、教研、教师培训、外出学习、对比实验”等五个方面发力,不能仅以教学成绩为单一目标。“通过各方不懈努力,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这个‘老大难’的问题,并得了社会和学生家长的广泛赞誉。”王希勤说。

在不同时期,王希勤关注的教育问题也不相同。疫情期间,学生们普遍使用电子设备学习,但在这个过程中,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上游学生学习习惯比较好,他们也比较自觉,但中下游的学生自律性较差,在上网课的时候常常心不在焉。”王希勤表示,为此,他建议老师们应重点关注中下游学生,让他们积极参与课堂,建立学生学习信心,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

 

03
“活到老学到老

近年来,王希勤积极参加“两史教育”等活动,参与设计了实验中学的“两史长廊”、希望小学的“名师工程”、实验小学的“古诗文诵读小博士”等,注重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在县实验中学创办心理咨询室,挑选三名专业心理教师,设计好辅导流程,创办心理教育校刊《窗》,取得丰富经验。

要想出色地完成与青少年教育方面的工作,只有不断学习,完善自己,才能不让自己落伍。”王希勤表示,他注意从有关人、有关事、有关处吸取营养、吐故纳新,力争在“关爱下一代”这条路上走得更高。

王希勤介绍说,现在他每天仍坚持2小时的阅读,并通过微信公众号、电视台、报纸,及时掌握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准确把握国情、省情、市县情和民情,切实提升宣讲员的政治自觉和理论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