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社会大救助体系全面建成运行!救助过程“一网通办” 救助项目“一次办好” | 德州云-德州晚报全媒体

9月29日上午9点,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市民政局负责人介绍社会大救助体系建设情况。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今年5月,德州正式启动了社会大救助体系建设工作,历经4个多月的攻坚奋战,我市社会大救助体系日前已经全面建成运行。

社会大救助体系,实现“一口进、一口出、各口独立运行又相互渗透”。“一口进”就是所有申请救助项目均可在救助网点、呼叫平台(12345)、手机客户端申报,就近接收反馈结果,着力解决群众求助无门、救助不及时等问题;“一口出”就是工作人员或网络平台在接收到困难群众救助申请后,通过前台受理、后台转办方式将求助信息转至各救助职能部门,并通过最初接收窗口反馈救助结果;“独立运行”就是在各救助职能不变的前提下,审批部门按照相应政策进行办理,并按时限要求将办理结果进行反馈;“相互渗透”就是通过信息平台的大数据库、贫困指数排序、系统主动发现等功能进行数据交换,最终实现困难群众申请救助“一窗受理”,审批流程“全程在线”,救助过程“一网通办”,救助项目“一次办好”。

社会大救助体系将保险和福利政策按照自愿原则纳入社会大救助综合服务新平台,全部进行流程再造,打通政府与社会救助资源共享通道。同时,统筹组织社会力量,注重引导和支持慈善组织、社会志愿者、各类救助平台等社会力量高效有序参与社会救助工作,由政府搭建起困难群众和社会力量的桥梁,让困难家庭得到最大限度的救助。

社会大救助体系对18个救助职能部门的41项政策及其执行流程进行梳理,下放审批权限,将各项救助审批时限大幅度压缩。比如,目前低保办理时限由之前的近40个工作日缩短为13个工作日。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全力打造“一网三平台”,即德州市社会大救助综合服务新平台、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平台、依托12345市民热线建立的呼叫平台以及社会救助综合信息网,实现“一网三平台”实时对接。目前,全市利用综合服务新平台办理低保、特困、临时救助等业务1470项。此外,在全市134个乡镇和8155个村(社区)全部设立救助网点,所有救助项目在大救助平台内运转,前台统一受理,后台部门在线审批。

由“输血型”救助向“造血型”救助转变,建立相对贫困人口主动发现机制。建立特别困难群众“一事一议”制度,适当提高救助额度,实施叠加救助。探索“物质+服务”救助模式,逐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对社会救助家庭中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提供探访照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