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晚报全媒体讯 10月13日,陵城区丁庄镇市民崔先生拨打本报2220000帮办热线称,自己购买的新打火机在使用过程中打火机油一次性全部喷出产生巨大“火球”,导致脸部烧伤,眉毛、鬓角等位置出现不同程度的烧焦,崔先生找到购买火机的小卖部,店主以没啥大事儿为由,用两只其他品牌的打火机就把崔先生打发了出来。
“其实我提醒家属很多次了,不要买这个牌子的打火机,但这款打火机个头大使用时间长又便宜,所以买的人很多。”崔先生告诉记者,原本他打电话只是想以他的实例提醒读者,在购买打火机等易燃易爆物品时,一定不要贪小便宜,谨防买到质量欠佳的产品。但没成想第二天,崔先生脸上的伤口开始化脓。
看着自己被“毁容”的脸,崔先生越想越气,再次找到店家,希望店家承担自己的医药费,而店家以不方便联系厂家为由拒绝了崔先生的要求。14日,无奈的崔先生只能再次拨打了本报帮办热线,希望记者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
14日下午,记者联系到陵城区市场监管局丁庄镇市场监管所,工作人员在得知崔先生的遭遇后,立即与崔先生取得了联系。经调解,崔先生的意愿得到了圆满解决,店家将200元医药费交到了崔先生手中。
打火机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常用物品,但是,一只小小打火机,竟然会成为“定时炸弹”。记者查阅了2011年实施的我国第一部打火机国家标准——《打火机安全与质量》(GB 25722-2010)。标准对打火机的火焰产生、火焰高度、燃烧性能、燃料充装容量、耐高温、抗跌落、持续燃烧以及外观、安全警告标语等16项安全性能作出了明确规定。
随后记者采访到从事打火机批发行业的陶先生。他告诉记者,目前一两元一只的打火机在街边小摊、烟酒门市卖得最好,而质量不合格的打火机有可能是火焰不稳定,在消费者使用时可能出现跳火、火焰飞溅的现象,烧到消费者的头发或面部;也有可能是结构设计不合理或偷工减料,导致不能达到抗高温或抗跌落的安全标准,在稍高的温度下就发生泄漏或爆裂,或跌落之后就出现泄漏或零部件散架无法使用等情况。
相关链接:打火机安全使用须知
●查看打火机外观是否光滑无毛刺、各零配件是否精工细作、配合紧致。对于透明的打火机,燃料的体积部分不应超过燃料箱总容积的85%,否则就可能存在安全隐患。
●选购时尝试多点几次火,查看火苗是否过大,火焰是否稳定,如果出现冲火、跳火现象就是质量不稳定容易发生危险。
●使用完打火机后还要观察火焰是否能及时熄灭,一般点燃5~10秒后,要求火焰在两秒钟内熄灭。要等火焰完全熄灭后才能放回口袋。
●有些国家对打火机产品实行了认证,通过认证的打火机产品会标注认证标记,这样可以方便消费者选购质量合格的打火机。
●不要买巨大的、形状奇特的打火机。这种打火机通常结构不合理,气量过大,其安全隐患是普通打火机的数倍。
●消费者在使用上必须遵循警告标语指示使用。尤其是炎热的夏天,不要将打火机放在车内,不要在太阳底下暴晒,高温下车内温度会迅速升高,超过打火机所能承受的安全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