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晚报全媒体讯 鱼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味佳肴,但稍不注意,很容易出现鱼刺卡喉的情况。近日,宁津县市民张女士不小心吃了鱼刺,感到身体不适时没有第一时间就诊,而是使用吞食馒头的“土方法”。而后,不适感加重的张女士前往医院检查发现,鱼刺已刺入食管壁,要立即取出,否则随时都可能有生命危险。
事发当日,张女士在吃晚饭时不小心吃进了鱼刺,随之感到胸骨后疼痛、进食饮水困难。起初她并不在意,并采用了吞食馒头的“土方法”,但症状不仅没有消失。尝试无果后,张女士前往宁津县人民医院就诊。医护人员在反复详细的问诊后,初步判断刺痛感和异物感是由鱼刺引起,并建议进行胃镜检查,便于进一步诊断和治疗。检查发现,误食的鱼刺已刺入张女士的食管壁内,如不立即取出,随时都可能有生命危险。
宁津县人民医院胃镜室主任吴书勇回忆,张女士误食的鱼刺有2.5cm长,鱼刺一端已刺入食管壁内。当时,吴书勇第一时间组织医护人员实施内镜下食管异物取出术。在手术过程中,他小心翼翼地进镜,仔细查看,发现在距门齿约20cm处见一根鱼刺刺入食管壁内,在护士的密切配合下用异物钳夹住鱼刺尖锐顶端,最终把完整鱼刺拔出,手术仅用时3分钟。再次进境观察刺伤部位,无明显渗血,创面非常干净,手术非常顺利。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因类似误食异物问题进医院求助的还并非个例,除了鱼刺,其它异物还有鸡鸭骨头、假牙、硬币、枣核、食团等,多见于老人、儿童及食管术后患者,临近节日或节假日期间聚餐发生误食异物的病例越发突出。进食匆忙或注意力不集中,则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由于异物大多十分尖锐,极易刺破梨状窝、食管,从而导致咽部、纵隔感染、食管穿孔,甚至扎破主动脉造成致命性的大出血。
“当被鱼刺卡住的时候,科学方法是尽快就医,避免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在喉镜或食管镜下取刺,造成进一步的损害。”吴书勇告诉记者,为预防鱼刺卡喉,应养成细嚼慢咽、食不言的习惯,老人小孩避免吃刺多的鱼。万一被鱼刺卡住,切忌不可盲从吞馒头、喝醋等民间方法,尝试吞食馒头可能会把鱼刺往下推送,造成食道和主动脉的损伤,而米醋虽然可以软化鱼刺,但至少需要浸泡 2 天以上,生活中很难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