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信贷科:“小”部门答好民生“大”题 | 德州云-德州晚报全媒体

住房公积金是一条无形的纽带,将政府的担当作为,与市民的幸福感、获得感紧联在一起。德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信贷科始终坚持以保障职工基本住房需求为根本出发点,截至2020年10月底,累计为75483个职工家庭发放贷款金额198.73亿元,支持购房面积930万平方米,为千家万户提供了优质、便捷、高效的服务。


让信息“飞”起来  一次办好群众省心

“我是第二次办理住房公积金贷款,现在的流程比早些年更加便捷,免去了我们这些上班族需要多次请假的不便。”刚刚提交完住房公积金贷款材料的市民曹先生显得格外轻松。与上次不同,家住德城区的他,在离家不远的银行便完成了贷款申请,不需要再特意赶往位于开发区的政务服务中心办理业务。

曹先生能够免去“跑腿”的辛劳,得益于德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在信息技术上的一次次跨越式发展。“市中心首先改变由公积金部门指定放款银行的模式,银行网点设有公积金窗口,市民只需要签字授权书便可以远程受理,像是征信查询只需要花费三分钟即可办理。”信贷科副科长殷丽表示:目前全市共57家银行网点办理公积金贷款业务,市民可以就近办理贷款业务。”

2019年年底,德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还与公安、民政、房管、不动产、税务、工商登记、社保、人行等部门,及6家商业银行实现了数据共享,通过在线查询核验户籍、婚姻登记、房产、征信、社保缴费等信息,职工贷款过程中,所有需要部门出具的证明材料都能通过在线查询获得,不再要求职工提供。进一步了拓宽线上服务渠道,切实做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让服务“动”起来  民有所呼 我有所应

11月17日上午,记者在德州市政务服务大厅看到,现在公积金服务窗口前来办理业务的人寥寥无几。据现场的工作人员介绍,自建设“智慧公积金”以来,早年间排队拥挤的场面已经不复存在了。而与冷清的服务窗口不同,位于5楼的信贷科办公室正是一幅忙碌的景象,6名信贷科的工作人员正在电脑前审批着来自全市的公积金贷款申请材料。

 电子档案系统上线后,市民正式告别了打印、整理纸质材料等繁琐的流程,而随着小额借贷软件的兴起,异地购房更为频繁,信贷科的工作量却在不断的增加。自2020年1月份至10月份,他们共审批了6358件申请。52岁的审批员耿敏正在处理一名23岁市民提交的申请材料,其中贷款信息便有38页,每一项都需要与多方核实。

“购房市场有着‘金九银十’的说法,再加上新学年开始前的六七月份,市民们购房的意愿也会明显增加,那段时间我们常常要工作到每晚七点左右。”耿敏的电脑前摆着一摞草稿纸,和每个同事一样,材料中的各组数据她都会进行反复检验。在她看来让群众方便、舒心便是不变的工作目标;作为信贷科的一员,就是要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群众。   

让政策“活”起来  审时施策 对症下药

2019年4月起,德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建立贷款集中审批制度,通过审批掌握各县市区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解决,以更有力的举措提供住房公积金便民服务,在信贷科的努力下,全市贷款政策保持统一,借助流程再造、贷款集中审批模式,对职工贷款审批确保从审核到各流程全市无差别,实现全市一个标准办理贷款。

为更好的服务贷款职工,满足职工的住房需求,公积金贷款取消了担保公司担保方式;提高自然人担保额度最高为40万元;执行房产抵押担保(含期房预抵押)为主,自然人担保为辅,开发企业阶段性担保为补充的担保结构,担保方式由贷款职工自主选择。信贷科通过一次次的改革将申请人反映的难点、堵点问题逐一化解,也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逐一打通。

面对新形势、新问题,信款科克服了工作人员少、工作任务繁重等问题,研判公积金贷款业务发展规律、适时调整贷款政策,推进数据共享、精简办事材料;不断完善贷款审批程序,加快审批速度,做到申请件当日清零;在保障住房公积金资金安全、合规运作前提下,为更多购房者提供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