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城区首个区级公益性公墓定于12月16日正式运营 规划建设墓穴9041个 | 德州云-德州晚报全媒体

德州晚报全媒体讯   11月24日,记者从德城区民政局获悉,德城区高标准规划建设了区级公益性公墓,定于12月16日正式运营。这是德城区首个区级公益性公墓,和黄河涯镇、二屯镇公益性公墓,优化殡葬服务设施布局,实现了基本殡葬服务城乡均等化。

德城区区级公益性公墓,坐落于天衢街道大马厂村北,是由政府主导、社会资本参与并特许运营的一处公益性殡葬服务设施,占地45.17亩,建设标准墓穴9041个。公墓采取政府定价方式,单个墓穴建设成本2780元,运营维护费用3800元(一次性收费20年),经测算约为6580元。

公墓效果图

公墓的准入人群包括:具有德城区户籍的;虽不具备德城区户籍,但长期在德城区生活工作,并取得《居住证》的;上述人员三代以内直系亲属去世后可葬入区级公墓;农村户籍人群可自主选择葬入区级公墓或镇街公墓;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重点优抚对象、见义勇为人员、遗体(角膜)或器官捐献人员骨灰免费存放。

公墓地址:沿德贤大街北行至大马厂村东,西行向北即到。该墓园公交站点正在申请中,待开通时区民政局将通过微信公众号向社会发布。

为有效链接“火化—安葬”,德城区区民政局按照民政部《民政部关于印发推进“互联网+殡葬服务”行动方案的通知》要求,开发殡葬管理系统和微信小程序,就完成了软件开发和系统测试,下一步即将进入试运行阶段。

系统通过互联网技术,实时联结社区、镇街、殡仪馆、公墓(包括公益性公墓和经营性公墓)、民政部门,并在社区端、公墓端开发微信小程序,方便即时信息和影像资料上传,实现了纵向贯通、横向互联、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全程阳光。

人去世后,在办理火化手续的同时,由殡仪馆发起(也可由社区申请,成为殡仪馆的基础数据),由家属或经办人员选择拟安葬公墓,生成待处理活动任务(所在镇街、所选公墓、民政部门可见),纳入监管视线;待逝者安葬后,由公墓管理单位上传相关手续或墓穴图片,终结此任务;对“死而不化”“化而不葬”的异常数据,进入追踪程序,由镇(街)、社区负责查明骨灰去向后报民政局,民政局提请区政府同意后做出处理。

“今年,我们启动建设了区级公益性公墓(天衢墓区)和两处镇级公墓,明年有条件时将启动区级公益性公墓(黄河涯墓区)和运河街道公益性公墓建设,并在时机成熟时启动区级公益性骨灰堂建设,满足群众多元化的生态安置需要,真正实现逝有所安。”德城区民政局副局长李晓乐说。

德城区区级公益性公墓启用之日起,区政府同步启动为期两年的散埋乱葬专项整治行动,原有违规违建墓地一律暂时关停(待上级政策明朗后再改造提升或永久关停),耕地内、公园(名胜区、保护区)、河湖岸线及水源保护区、公路铁路主干线限定距离内,不允许安葬一例新去世人员,更不允许出现一例新增坟头,对我行我素、顶风而上私埋乱葬的,将严肃处理。 

申请流程:

1、一站式申请。在殡仪馆办理火化手续时选择安葬方式和安葬公墓(包括公益性公墓、经营性公墓、公益性骨灰堂、不留骨灰等),不增加逝者家属和办事人员的负担。

2、一条龙安葬。整合服务链条,在殡仪馆办理火化的同时,所选公墓就能接收到申请信息,提前安排接收事宜,便于逝者家属在规定期限内,到选定机构办理安葬手续。

3、一门式受理。有迁坟需求的群众,可向社区提出申请,由社区发起迁移申请并上传平台,选定公墓负责接收,民政部门和镇(街)全程监控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