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晚报全媒体讯 11月25日,记者从德州市住建局获悉,按照省、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要求,到2020年95%以上的村庄,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全市300户以上自然村基本完成农村公共厕所无害化建设改造。来自我市住建部门统计的情况显示,截止10月底,全市449座的农村公厕建设任务,实际建成454座,已超额完成任务目标,目前已全部投入使用,累计投入7500余万元。
今年以来,德州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村“厕所革命”的重要指示,努力补齐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按照省、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要求,把农村公厕建设作为实施乡村生态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工作中坚持“五有”工作机制,严把选址设计、施工建设、竣工验收等关键环节,完善智能化运营、常态化监管、资源化处理“三化”模式,初步探索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工作推进模式,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加大投入、加快推进。我市在原定300户以上的自然村建设农村公厕的基础上,自我加压,要求镇驻地村、美丽村居示范村也全部配建1处农村公厕。截止10月底,全市449座的农村公厕建设任务,实际建成454座,已超额完成任务目标。
与此同时,聘请专业的设计单位对农村公厕进行统一设计,各县(市、区)根据各自实际情况,按需选取。公厕建设坚持三个兼顾,即兼顾便于接污水管网、兼顾村庄规划、兼顾村民意见,建设过程严格执行省标《农村公厕建设与管理规范》,均相应地建有男女卫生间、第三卫生间、管理间、无障碍设施等,新建公厕普遍达到城市二类公厕建设标准以上。结合当地人文特色,确保公厕外观与周边环境建筑风格相得益彰,与周边环境相互协调。
此外,我市各县(市、区)目前均制定了农村公厕管理规范及考核办法,将农村公厕日常管护情况纳入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考核范围,每座公厕配备1名专职保洁员,统一组织岗前培训,保洁员工资与考核结果挂钩。同时,要求乡镇和村委负责公厕日常设施维护和水电费用保障工作,保障农村公厕正常运行,切实做到把好事办好,让群众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