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调查】婴幼儿游泳安全问题引发关注 市民呼吁统一规范管理 | 德州云-德州晚报全媒体

近些年,因被普遍认为对婴幼儿健康发育有帮助,婴幼儿游泳越来越受到家长们的欢迎。但不久前,湖南株洲一名刚满月的婴儿在家人监护下,在使用颈圈游泳时窒息身亡;浙江温州一家婴游馆内一名婴儿在游泳时侧翻,溺水挣扎数分钟才被发现,所幸孩子经过积极抢救后得以生还。

婴幼儿游泳的安全问题引起社会关注。那么,婴幼儿游泳时该如何避免发生意外?我市城区婴幼儿游泳场所的管理情况如何?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采访。   

保证安全,家长也要时刻陪伴

记者走访城区多家婴儿游泳馆发现,大部分游泳馆除了由工作人员为孩子佩戴泳圈和洗澡外,均需家长时刻陪在孩子身边。

在东方红路一家婴儿游泳馆中,记者看到有三个孩子戴着颈圈正在小水池中游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一般6个月以内的婴幼儿以佩戴颈圈为主,年纪较大的孩子可用趴圈或坐圈。

对于戴颈圈是否有安全隐患的问题,该工作人员表示,在为孩子佩戴前,会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调整好大小,不会有问题。但同时她也表示,因为店内人手有限,无法做到员工一对一服务,所以在孩子游泳时,至少要有一名家长陪同。

“我觉得家长自己看好孩子无可厚非,而且在陌生的环境下,孩子看到家人在身边,应该也不会紧张。”正在照看孩子游泳的徐女士对记者说。   

提前预防是避免风险的关键

“我一直觉得婴儿戴颈圈会勒脖子,除了不舒服外,也会有窒息的风险。”市民于女士表示,在孩子改用坐式泳圈后,又担心孩子会侧翻并从泳圈里掉出来。孩子游泳时该怎么规避风险呢?为此,记者采访了德州市立医院母婴健康管理中心护士长李爱英。

“做好游泳前的准备,才是避免发生危险的关键。”李爱英介绍,孩子如果身体不适或者皮肤有损伤,则不应下水,同时为防止年龄较小的婴儿因漾奶而出现窒息的情况,建议孩子在饭后1小时再游泳。

 “为孩子选择泳圈时,要根据孩子的年龄、身高、体重来选择。”李爱英表示,婴儿游泳圈并不等同于救生圈。在下水之前,一定要检查是否有破损、漏气情况,确保泳圈的完整性与安全性。所以无论选择使用哪一种泳圈,家长都要时刻看好孩子,才能确保孩子的安全。    

市民呼吁相关部门制定统一规范

相较偶发的溺水事件,不少家长更关注婴幼儿游泳场所的水质和环境等卫生问题。

“孩子游泳时,家长盯好了,基本可以避免出现事故,但是游泳馆的环境问题不是家长可以左右的,特别是水质如果有问题,那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健康。”婴游馆的水质问题一直是市民丁女士最关心的。

她表示,之前曾带孩子去的一家婴游馆,每个小水池都套有塑料袋,这种做法真的安全吗?此外,婴游馆里的大水池换水次数也不一样,有的每天更换,有的一周更换两三次。丁女士很疑惑,有没有统一标准来规范这些操作呢?

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山东省曾于2012年由省卫生厅出台过《山东省婴幼儿游泳馆场所卫生规范(试行)》这一试行规范,对婴儿游泳馆的环境、水质等方面提出了明确标准,但此试行规范已过期,目前我省尚未有针对婴幼儿游泳场所的统一标准。

不少市民表示,婴游馆的安全工作除了需要经营者自觉之外,还是希望相关部门能尽快制定有针对性的统一规范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