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鼓传花 · 我的“十三五”|英翔眼镜手工制作技艺第五代传承人张鹏:“工匠精神”让行业更规范 | 德州云-德州晚报全媒体

开栏语:

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回顾过去这五年,德州发生了喜人变化,民生持续改善,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即日起,本报推出《击鼓传花|我的“十三五”》栏目,通过不同行业从业者的视角,讲述发展历程、诉说时代变迁,记录德州人在过去五年的获得感,以及对未来五年的美好期待。

如果您也愿与我们分享五年间的进步与发展故事,如果您也想为这日新月异的时代送一份喝彩,道一声感谢。欢迎拨打本报“2220000”热线,本报将从报名者中择优进行采访报道,并送上由山东老字号“英翔眼镜”赞助的2021年度《德州晚报》一份。

  

德州晚报全媒体讯“把产品做好,必须要有工匠精神,而是否具备工匠精神,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品牌能否走的更远。” 英翔眼镜手工制作技艺第五代传承人张鹏说。回顾过去的五年,“工匠精神”的兴起似乎为他所从事的行业注入了一针强心剂,越来越多的专业人才加入,带来的不仅是行业的愈加规范化,也让更多像他一样的青年从业者走上更广阔的舞台。

从事眼视光行业16年,张鹏觉得这是一个需要严格谨慎的行业,专业方面每一个数据都有严格的标准和意义。为此,他坚持不断学习验光和定配的专业知识,钻研新的技术,总结摸索实践技巧与技能。但他并不满足于仅是做好基础的验配服务,为了满足配镜者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他拿起接力棒,沿袭和传承英翔先辈的手工制作技艺,力求将传统的手工制作与现代高端工艺结合。多年来,他先后多次在省市级技能大赛中崭露头角,屡次获奖。

2019年7月,张鹏代表山东眼镜行业在青岛VISIONCHINA2019国际眼视光发展论坛发表主旨演讲,走向行业的国际演讲舞台。同年12月,张鹏被德州市总工会授予“德州市五一劳动奖章”。

“在行业的规范化发展下,消费者也越来越注重视觉健康,传统的零售模式已无法获得行业竞争力。”自2016年以来,英翔视光眼镜有限公司创新开发新模式让利给消费者,将更多高品质、低利润的产品带入市场。并将眼视光中心升级为眼科诊所,更好地为青少年提供近视防控、斜弱视治疗以及视觉功能筛查、训练服务。同时,通过新技术开发、研究,英翔率先规范了自主化验配流程,创立了全市首个“工匠创新工作室”,鼓励更多从业者参与进来,带动手工配镜技术的发展传承。“如今掌握手工配镜技术的人才凤毛麟角,我们希望乘着国家大力弘扬‘工匠精神’的东风,为行业培养并留住一批专业扎实、精益求精的人才队伍。”

张鹏回忆,2006年他初入眼视光行业时,拥有大专学历已算是行业中的高学历人才。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为了限制行业发展的天花板。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眼视光专业,同时相关专业技能培训和资格认证体系也更加规范和完善,这不仅使得更多高层次人才加入到该行业中,也大大促进了社会对眼视光行业的认可。

2020年,英翔眼镜手工制作技艺被列入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第五代传承人,张鹏表示,他将会秉承多年以来的服务精神,结合市场需求不断创新,不遗余力地为自己热爱的行业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