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6月11日德州城解放后,渤海军区和冀南军区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入城仪式,成立了德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社会秩序迅速恢复。1946年6月29日,德州市进行第一次民主选举,大会在崇德小学(今建设街小学)举行,参会正式代表196人,四百余名各界来宾列席参加。与会代表选举张应举为市长,之后市长张应举及全体行政委员宣誓就职,并宣布德州市民主政府成立。
1947年11月12日,成立晋察冀铁路局,全面修复津浦、石德线,1948年2月15日,两条铁路全部通车。
自1947年起,市政府为了城市建设等原因,对古城墙进行了分期拆除。人民政府在对古城墙拆除的过程中,采取了边拆除边建设的原则。1947年6月,小西门的顶子在战争中被炮火轰炸,几乎就要塌陷,于是将砖顶子拆除,只留下个豁口。1950年拆除了大西门。1951年4月拆除了南门。1963年拆除了东门。1965年拆除了北门。至1964年,德州城的城墙全部被拆除,仅存城西北通称“靴子尖”的一个城墙角。
1953年拆南门后,在南门外略东点处修建了人民剧场;拆除了南城墙后,将土垫了护城河,修了青年路(现东方红路)。现在东方红路的路南边,东头多是护城河。1958年,为了安置拆迁户,又用在北城墙上拆下的城砖,修了跃进街(现建新街),共建红瓦城砖的平房一千余间。
1959年修迎宾路时,在原农机厂大门处及原造纸厂南门外的西城墙和北城墙上,分别拆了两个豁口。1964年,东城墙全部拆除后,以东城墙的基础,修了新湖北路。1965年,西城墙全部拆除后,多数地域成了居民区,少数地域成了学校、市场、商店。1967年,北城墙全部拆除后,以北城墙的基础偏北点修了青年路。
自1397年到1946年,德州的砖城墙经历了明清朝代的二十九位皇帝,民国时期的八位总统,共计在德州大地上耸立了五百四十九年。
现在除了那个可怜的在风雨中耸立的“靴子尖”城墙角外,绵延的古城墙已被历史的尘土埋没了,剩下的只有少许的文字记录、老人们的口头流传和一些传说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