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来自德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消息,《德州市扒鸡保护与发展条例》于2020年9月28日经德州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通过,2020年11月27日山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批准,将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这也意味着,我市将通过地方立法,保护德州市扒鸡品牌,传承扒鸡传统制作技艺,弘扬扒鸡文化,保证扒鸡产品质量,促进全市扒鸡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条例中的扒鸡明确是指始创并根植于德州,经过三百多年的传承和发展,以鸡为原料,以植物香辛料为主要辅料,通过洗理造型、蜂蜜(糖浆)涂喷、油炸上色和煮、煨、焖等传统技艺制作,具有独特地方风味和品质的整鸡熟肉制品。条例提出,市、有关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扒鸡保护与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制定和实施扒鸡保护与发展的政策措施。
在保护与传承方面,市、有关县(市、区)人民政府相关部门应当逐步建立统一的原料鸡饲养和扒鸡生产、仓储、流通的食品安全全程追溯制度和协作机制。依法平等保护扒鸡生产经营者知识产权。市、有关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机制,健全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市、有关县(市、区)人民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引导扒鸡生产企业增强品牌意识,加强品牌建设,依法注册商标、域名和申请专利。
创新与发展上,市、有关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扒鸡产业发展实际,引导扒鸡产业聚集,壮大产业规模,规划建设扒鸡产业园区,培育建设扒鸡特色小镇。市、有关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制定具体措施,对扒鸡生产经营者在技术改造、科技创新、电子商务、品牌创建、文化传承、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同时,鼓励扒鸡生产经营者将传统经营方式与现代服务手段相结合,巩固发展连锁经营、直营、加盟等营销模式,加快发展电子商务,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相关链接
立法保护德州城市名片势在必行
德州扒鸡这张名片之于德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近年来德州市扒鸡在产业发展、技艺传承、品牌保护等方面面临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尤其是扒鸡制作技艺面临失传的危险,许多传统工具和资料记载逐渐缺失,传统扒鸡制作技艺和文化历史亟待保护。
同时,扒鸡产业规模小、发展慢,全国市场占有率低,不仅在南方没有市场,在东北等北方市场也无一席之地。与武汉周黑鸭年销售额超30亿元,全国一千多家直营店的发展规模,形成明显落差,产业发展与知名度显著不符。
另外,扒鸡市场秩序混乱。在市场利益的驱使下,河北及本市周边地区外地企业,以及本地一些小企业、小作坊,借德州扒鸡这块知名品牌非法谋利,伪造或模仿产品和包装,导致市场上各种制假和侵权行为屡禁不止,损害了德州市扒鸡的品牌形象。
因此,制定出台《德州市扒鸡保护和发展条例》,传承扒鸡制作技艺,保护扒鸡知名品牌,弘扬扒鸡历史文化,做大做强扒鸡产业,对德州经济发展和城市品牌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去年3月份,市市场监管局接到市人大关于《德州市扒鸡保护和发展条例》立法起草工作任务后,专门成立了立法起草小组,对全市扒鸡产业现状进行了调研。同时,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市司法局提前介入、全程指导,及时帮助解决《条例(草案)》起草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并给予起草建议和指导。并参照了《镇江香醋保护条例》、《芜湖铁画保护和发展条例》等8个外省市地方性法规的内容,借鉴了镇江、芜湖、无锡等地好的经验做法,经反复论证,数次修改及相关程序后,使得《德州市扒鸡保护与发展条例》顺利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