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残疾人日关注无障碍出行 | 志愿者体验:一半欢喜一半忧 | 德州云-德州晚报全媒体

   

12月3日是国际残疾人日,为关注特殊群体需求,12月2日,德州学院团委青年志愿者联合会的大学生们走上街头,开展残疾人一日体验活动,实际感受日常生活中残障人士在公共服务方面是否有不便,视障人士出门通行是否顺畅,以及哪些细节仍未被关切,记者全程陪同并记录了他们的感受。

盲道变“忙”道  出行需人帮 

在城区的多处路口,志愿者苗晓月闭上双眼,拿起盲杖,在另外一名志愿者的提示下在盲道上行走,有些路程比较顺畅,有些则险象环生。

在东风东路与康博大道交汇处的十字路口,苗晓月沿盲道向北行进,走出不足一百米,就遇到一辆电动车乱停放占用盲道,在另一名志愿者的提示下,苗晓月小心翼翼地绕过电动车重新走上盲道,这样的“阻碍”一路上共遇到了三处。 

在过马路时,因看不到信号灯闪烁的颜色,又无提示音提醒,无助的苗晓月只好向身旁的路人询问,在路人的热心帮助下,苗晓月成功走过人行横道达到马路对面。近一千米的路,苗晓月花了比平时三倍有余的时间才走完。

 “在黑暗中面对未知环境,心中比较恐惧,尤其是需要时时警醒前方盲道是否有其他阻碍,非常没有安全感。”苗晓月表示,一路走下来,感受最深的就是需要帮助的地方太多了。




坐轮椅出行的志愿者王末则遇到了另一种困难,有些公共场所没有无障碍通道,上下台阶处没有缓坡,轮椅难以通过,只能选择改道而行,而有些地方虽有缓坡,但坡度太高,在无人帮扶的情况下较为危险。

 

线上读书拓展视障人群阅读世界

走进德州市图书馆,在显眼位置就能看到视障数字阅览室的标牌,这是一个专供视力障碍者阅读的阅览室,内有盲文图书、光盘,以及盲人电脑、扩视设备、盲文学习机、听书机等先进的无障碍数字化设备,其中多媒体电脑和盲用听书设备均可同步中国盲文图书馆数字图书馆,随时下载更新馆藏各种书籍,可以让视障群众能够和正常读者一样,聆听智慧,触摸文明。



“以前来借阅盲文书籍的比较多,而随着时代发展,现在大多会选择借阅更为轻便小巧的电子听书机。”据德州市图书馆办公室主任张国增介绍,2017年,德州市图书馆引进300余台听书机,目前已累计借阅150多台次,反响良好,不少视障人士在借阅到期后会选择续借。为此,市图书馆开通线上续借服务,让借阅更为便捷。

“前进、返回、电子书……”随着提示音响起,志愿者王末闭上眼睛,体验使用盲用听书设备,触摸按键时会有提示音响起,根据提示音的引导,王末感受了听书机中的电子书、数字图书馆、网络收音机、电子词典等功能。“盲文书籍不仅厚重,还需要灵敏的触感,科技的发展催生便捷的电子设备,能让他们感受更宽广的阅读世界,我由衷的为他们感到喜悦。”王末告诉记者。 


办业务走绿色通道更温暖

 市政务服务大厅是面向社会的重要窗口单位,业务涵盖范围广,办理涉及民生的事项多,经常会有残障人士前来办理业务,12月2日下午,大学生志愿者魏秋萍来到市政务服务大厅,感受残障人士办理业务过程。



在大门处,魏秋萍坐上市政务服务大厅为残障人士提供的爱心轮椅,通过旋转门一侧的无障碍通道进入政务大厅,一楼的前台接待处有工作人员引导,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魏秋萍通过“绿色通道”乘坐无障碍电梯通往二楼,来到残疾人证办理窗口。

“残障人士常办业务有申请残疾人证、残疾人补贴等。”工作人员告诉魏秋萍,接待聋哑人群体时,窗口设有写字板等设施,可以文字告知其业务办理的流程,同时一侧有“帮办”“代办”人员全程引导,提供解答、导办、帮办、协办等日常服务工作。

“市政务服务大厅为老弱病残等困难群众开通绿色通道,提供‘家庭式’温暖办事服务,包括政策咨询、审批流程讲解、事项办理全程引导等一对一服务,让‘在德州,办德好’政务服务品牌落到实处。”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对于健全人士而言最简单的动作,在残疾人的生活中却如此的吃力。”经过一天的体验,大学生志愿者们表示,特殊人群需要人们给予更多的关爱,更有志愿者表示,残障人士需要一个更完善的无障碍环境,比如完备的线路指示、无障碍卫生间的开放等。

“有时候可能一个坡道、一个扶手、一个指示牌,就能为他们解决尴尬和无措。在体验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公共服务的人性化之处,但也发现了不少问题,如盲道堵占和断点问题、红绿灯路口无智能语音提醒等,要想让更多残疾人能够走出家门,不再被困在家里而“隐形”,更需要相关部门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志愿者苗晓月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