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放烟花爆竹不但影响城市环境,而且增加安全隐患,为此,我市出台《德州市烟花爆竹燃放管理条例》,自2021年1月1日起,在划定区域、地点内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事实上,近年来,随着环保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已有不少市民自觉加入节庆期间不燃放烟花爆竹的行列中,自愿守护“德州蓝”。《条例》即将施行,市民对此有何看法?如今又至年终岁尾,电子礼炮、电子鞭炮等替代产品销量如何?15日,记者展开走访调查。
市场调查:电子鞭炮热度上升
电子鞭炮
12月15日,记者在德百物流批发城发现,在婚庆产品专营店里,已经找不到烟花爆竹的身影,而电子鞭炮都被挂在显要位置。婚庆产品经营者赵女士告诉记者,在德州市场上电子鞭炮的价格在130元至200元不等,虽然造型和色彩略有不同,但都能发出燃放鞭炮的声音,足以“以假乱真”。一些价格更高的电子鞭炮,还能发出诸如“恭喜发财”“新春快乐”的祝福声。
“电子鞭炮一般是从石家庄、义乌进货,作为一个新型产品,市民认可度不高,早些年销量都比较低迷,有时一周才能卖出一挂鞭炮。”赵女士表示,由于电子鞭炮的价格要高于一次性的烟花爆竹,市民们在咨询价格后,往往会选择多购入一些烟花爆竹。商户们也不会大宗地进货电子鞭炮,与烟花爆竹管理更严格的打他城市相比,电子鞭炮市场规模较小。随着《德州市烟花爆竹燃放管理条例》的出台,这一现状将会有所改变。
婚庆产品与年货的经营者普遍认为,烟花爆竹禁放工作将带动电子鞭炮销量的增加,甚至有望实现成倍增长。而据记者现场观察发现,在半个小时的时间内,就有两名市民前来咨询电子鞭炮的价格,同时他们也已经知晓了加强烟花爆竹燃放管理的政策。“虽然电子鞭炮的价格较高,但是可以重复使用,环保安全,一样能达到喜庆的效果。”前来咨询的市民薛女士说。
据从业人员介绍,虽然电子鞭炮不会产生烟雾和垃圾,还可以挂在家中当装饰,但作为电器产品也需要谨慎使用。首先,市民在购买电子鞭炮时,应询问该产品是否有相关安全许可证明。在未成年人使用电子鞭炮时,最好有成人进行陪同,防止出现长期充电、频繁开关等不当操作。储存时应放在阴凉干燥处,避免潮湿,以防电子鞭炮发生线路短路。
市民看法:多数市民点赞禁燃条例
电子鞭炮
12月12日,我市发布致广大市民朋友的一封信,呼吁市民自觉遵守禁燃规定,杜绝违法燃放烟花爆竹。在《德州市烟花爆竹燃放管理条例》出台之际,记者就市民对条例的看法进行了走访调查。在随机采访的十名市民中,有八名市民明确表示支持烟花爆竹禁燃,另外两名市民则认为,禁燃烟花爆竹可能会让节日缺少喜庆氛围,希望能在特定时间集中燃放少量鞭炮。
“不听着鞭炮声下饺子,总觉得过年缺了点什么,饺子吃起来也没味道。”市民刘先生家自2017年春节起便不再大量购买烟花爆竹,只在每年除夕夜下饺子时放一挂鞭炮,图个吉利。听闻烟花禁燃条例即将施行的消息,刘先生计划在2021年春节省去最后的“仪式感”,但他也坦言,内心多少还是有些遗憾。“希望至少除夕、正月十五这样的团圆节日,能在规定空地上集中燃放少量鞭炮,增添喜庆氛围。”
燃放烟花爆竹的习俗由来已久,与刘先生有同样感慨的市民不在少数,但也有不少年轻市民并不赞同“不放鞭炮少了年味”的说法。今年28岁的马先生就认为,烟花爆竹禁放是非常必要的,不一定拘泥于传统。“春节外出串门时,路面上随处可见烟花爆竹产生的纸屑,空气质量也明显下降。其实通过电子鞭炮等新产品,也可以制造喜庆的气氛。随着社会发展,风俗文化也应当与时俱进、推陈出新。”马先生说。
观念改变: 九成新人婚礼选择电子礼炮
除了年节,婚礼也是烟花爆竹燃放的“重灾区”,但近年来,随着禁燃禁放工作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新人在婚礼时选择电子礼炮、电子鞭炮,传统的鞭炮、开天雷逐渐被“遗弃”。“2016年冬天,德州雾霾严重,就有新人为了环保开始自发地抵制鞭炮。2018年,电子礼炮和电子鞭炮开始兴起,到现在,约九成新人会在婚礼时选择电子礼炮、电子鞭炮。”唯伊婚礼策划师郭敏告诉记者。
“婚礼时燃放鞭炮确实不划算。”郭敏和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场迎亲活动,至少需要放四次鞭炮,且都是吉利的双数,一挂鞭炮少则几十元,多则几百元,算下来一场婚礼单花在鞭炮上的费用就高达一两千元,如果要追求“排场”,花费更高。除此之外,东家一般会专门安排一辆面包车,再找几个朋友,负责提前购买、定时燃放鞭炮。
郭敏告诉记者,曾经有新人在放鞭炮时不小心将婚车炸坏,引发纠纷。“租赁来的高档婚车维修需要不少钱,好好的一件喜事,结果双方因理赔发生了很多不愉快。”她说。
相比之下,租赁电子礼炮只需要几百元钱,东家只需告知时间、地点,专业团队的工作人员会提前抵达,布置现场,准时拉响礼炮。于新人而言,租赁电子礼炮省心、省力、省钱、环保,体面好看的同时,还不搭人情。“很多长辈认为婚礼时有‘声响’显得喜庆,所以电子礼炮成为不少新人增添新婚氛围的不二之选。”郭敏解释。
案例数据:鞭炮炸伤事故一度层出不穷
小小的鞭炮不但污染环境,还暗藏危险,一不小心随时可能伤人。在搜索引擎以“德州”“鞭炮炸伤”为关键词进行搜索,能看到不少触目惊心的标题:“德州一男子被炸破眼球”“8岁男童被炸聋”等案例屡见不鲜。
2015年1月30日,德城区8岁男孩亮亮(化名)和伙伴们手里拿着鞭炮相互追逐玩耍,然而,被扔进亮亮衣服帽子里一个没响的鞭炮突然爆炸,致其爆炸性耳聋。2016年大年初一,德州联合医院一上午接诊三名眼外伤患者,其原因都是燃放爆竹被气浪冲击所致。其中一名40岁男子情况最为严重,来到医院就医时,右眼不住地向外渗出血水,仅能看清手指头。
2015年春节期间,德州市医疗机构门诊接诊89557人次,其中救治鞭炮伤217人次,仅腊月廿三至正月十五期间,全市就发生了9起鞭炮炸伤事件。2016年2月7日至13日,全市医疗机构门诊接诊鞭炮炸伤155人次。2017年春节假期期间,全市医疗机构门诊共接诊鞭炮炸伤195人次。2018年春节,因鞭炮炸伤拨打“120”要车事件7起,主要集中在年初二,中老年人居多。
污染指数:烟花爆竹燃放影响空气质量
一些研究已表明,两节期间,尤其是春节期间是烟花爆竹集中燃放的时期,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大量的颗粒物和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对环境空气质量影响较大,特别是在大气扩散条件不利的情况下,短时集中燃放烟花爆竹带来的局地污染物排放量骤增,易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影响公众身体健康。广大市民自觉遵守紧燃规定,便能以实际行动减轻空气污染。
据德州市生态环境局对2016年至2020年春节除夕至初一中心城区PM2.5监测数据显示,随着烟花爆竹燃放增加,PM2.5浓度快速升高,初一上午12时左右开始下降。2016-2020年除夕13时至18时PM2.5平均浓度为26微克/立方米,除夕19时至初一10时PM2.5平均浓度是此前的8.4倍,达到220微克/立方米,小时最高平均浓度是此前10倍以上。由此可见,烟花爆竹燃放对空气质量影响十分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