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已经结束,各类网络平台纷纷出炉年度账单盘点,将过去一年的生活以收支数据的形式再次展现在我们眼前:年初,总是盯着口罩是否有库存;深夜,叫一份外卖继续赶工作;看直播,在主播卖力的“带货”中“剁手”下单……这些大大小小的数字,串成了你我的2020记忆,在一年的支出中,总有那么一笔消费,代表的不只是金额,更是我们难忘的故事。
2020年毕业的小贾有着很多遗憾,这场疫情,让她错过了全班大合影和毕业典礼,没有校长为她拨穗,连毕业论文都是线上提交的。匆忙踏入社会,她发现还有更大的困境等着她。
那时,公共交通成为感染高发区,加上出省需隔离,预备和闺蜜去北京闯一闯的小贾不得不放弃了这项计划。家乡的就业机会相较于小贾中意的北京来说少的多,同时受疫情影响,部分企业缩招、停招,甚至延迟签约,许多像小贾这样的求职者,奔波于萧条的春招市场,投出的简历石沉大海。
在家待业的几个月,小贾手机上下载了十几个找工作的APP,投出了近百份简历,坚持有了回音,她开始陆续收到笔试通知。“出去面试经常要提着一口气,告诉自己一定要挺住,心里默念加油…… ”小贾戴着口罩,奔波在城市中寻找工作机会。8月份,她终于收到一家教育培训机构面试通过的通知,随即入职。
“当时公司的日子不好过,业务受到严重影响,给我开的工资也很微薄。”小贾表示,工作后她常需频繁出差,深夜加班更是常有的事,但当疫情逐渐稳定、当自己逐渐适应工作节奏,小贾说:“我和公司一起走到了‘柳暗花明’”。
“6799元,这是我今年最大的一笔消费。”小贾晃了晃自己手中的手机,双十一,她用赚到的工资,给自己换了最新的苹果12,给家人一一买了礼物,淘宝的年度账单里,记录着她满满的收获。
“测温枪266元、隔离衣加橡胶手套1778元、酒精消毒液1679元……”武城县郝王庄镇大霍庄村第一书记吴小龙的购物账单里,清楚的显示着2020年他为村民们购置防疫物资的明细。
年初,大霍庄村封村、封路,进入隔离状态。吴小龙提着一颗心,密切关注村中情况,他发现,村里的防疫物资远远不够使用,看着大家伙儿节省着用消毒液的样子,他撂下一句话:“别担心,我一定为你们解决这个问题!”
吴小龙查遍了各大网购平台,口罩、测温枪已经卖断货,酒精、消毒液等各类物资的库存量也很紧张,他立即自掏腰包为村民们购置防疫物资。酒精、测温枪,甚至于隔离衣、喷壶等可能用到的设备,他一一考虑到,共花费4218元。
△左一为吴小龙
快递到后,他第一时间将满满一车物资交到了村干部手里。这些防疫物资,用到了村口执勤人员身上,发到了贫困户的手中,参与到村里每日的消杀环节里,为每位村民的生命安全增添了一份保障。
这批物资用到了关键处,也发挥到了良好作用,疫情期间,村内无一人感染,吴小龙说:“这笔消费真值!得到了一个最好的结果。”
“2020年您共消费4803元”这份账单,记录着70岁的郭阿姨一年的网购金额。
自从郭阿姨学会网购,闲暇时间刷淘宝成为她的一大爱好。“就像在家里逛商场一样!”琳琅满目的商品,让郭阿姨的生活也变得丰富多彩。翻开郭阿姨的年度账单会发现,每月支出笔数和金额呈上升趋势,支付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生活用品、衣帽鞋装,甚至一些化妆品、小饰品,郭阿姨也乐于在网上购买。
网上下单、银行卡支付、收取快递,这一套流程对郭阿姨来说已经很熟练了。“顺丰快递给送到家里,中通、圆通驿站就在家门口,两步路就到了。”说起快递,郭阿姨头头是道,她表示,以前家里缺什么,要满商场找,现在只需在手机上搜索就行,还能货比三家,很方便。
网购的次数多了,势必有“踩雷”的时候。郭阿姨在网上买的衣服好几件都不顺心,走线不工整、或是布料粗糙,吃过几次亏后,对于衣服鞋子,郭阿姨还是选择到实体店边试边买。“网购也要看准了再买,理性消费,多看评价、多对比。”郭阿姨表示。
“网上支付并不难,老年人也能很快学会,也能像年轻人一样上网冲浪,享受网络带来的便利,但同时也要注意理性哦。”郭阿姨这样总结自己的“年度账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