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十三五 奋进新德州 | 德州预计完成水利投资超过100亿元 | 德州云-德州晚报全媒体

德州晚报全媒体讯  1月8日,记者从“辉煌十三五  奋进新德州”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十三五”期间,全市预计完成水利投资超过100亿元,是“十二五”时期的2倍。其中,2020年完成42亿元以上,创历史新高。

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各类水库21座,总蓄水能力达到3.3亿方;建成各类水闸235座,流域面积300平方公里以上的骨干水网总长度达到873公里,年调蓄雨洪资源能力近6亿方;建成城乡供水主管网7.3万公里、村级管网6万公里,全市城乡供水一体化率达到99%,打造了全国农村饮水安全的示范样板;连续实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新增、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1047万亩,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73.71万亩,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59提高到0.6370。

德州现代水网体系加速完善,其中引调水工程体系日趋完善。“十三五”期间,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累计完成投资13.44亿元,改造骨干渠道456.5公里、衬砌渠道343.6公里、配套建筑物785座,两大灌区总干渠基本改造完毕,新增、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343.6万亩,新增节水能力2.15亿方,渠系输水效率提高16%。潘庄灌区成为全国首个灌区“量控一体化”示范基地,被评为全国首批8个“灌区水效领跑者”之一,山东唯一。依托黄河水的有力支撑,成功应对了历年来出现的旱情,尤其是2019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峻旱情,“防治干旱”取得显著成效。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德州段工程成功投入运行,德州历史上首次用上长江水,累计引调长江水超1亿方,实现了黄河水、长江水“双水源”保障。中心城区建成100公里的“三纵四横”管网体系,丁东水库、大屯水库“双库一网、双水源”联网供水,日供水能力达到106万方。

农村供水工程提档升级。累计投资6.5亿元,新建改造万吨以上集中式供水厂4座、在建2座,铺设供水管网1.5万公里,改造1400个村的村内供水管网,235个氟超标村全部解决,城乡供水一体化率提高到99%。

河湖长制建立见效。2017年,在全省率先建立市县乡村四级河湖长制体系,设立各级河长6825名、湖长197名,实现了河湖管护全覆盖。铁腕重拳开展河湖清违清障,累计治理河湖岸线10073公里,清理“四乱”问题8868处,94个入河排污口全部整改完成,建城区黑臭水体治理全面完成,主要河流国、省控断面水质全面达标,河湖水环境发生根本改观。一次性建成省级美丽示范河湖13条(段)、市级15条(段),数量全省最多,3条河流入选首届山东省美丽家乡河。丁东水库成为国家级平原水库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山东唯一、全国第二家。庆云县“河长制+乡村振兴”模式被评为“全国基层治水十大经验”。乐陵市“三水共治”经验得到于国安副省长的批示肯定,在全省推广。

水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启动了全市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作,累计封停地下水井4342眼,压采地下水超1亿方,地下水漏斗中心区水位回升2—4米,浅层地下水超采治理全面完成。水土保持工作纳入政府目标责任制考核,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7平方公里,建成国家级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2处。建成水利风景区16处,其中国家级5处、省级11处,数量位居全省前列。完成4个国家级、6个省级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达标建设,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100%安全达标,确保群众饮水安全。

利改革创新成果丰硕。全面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累计完成706.41万亩农田改革任务,约占耕地总面积的80%,促进了农业节水增效。我市在全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座谈会上作典型交流发言。全市有6个县市区先后入围国家、省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县,累计获得上级无偿补助资金4.25亿元,试点数量、争取资金额度稳居全省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