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晚报全媒体讯 1月8日,记者在德州市2020年气候概况及气候事件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全市年平均降水量达649.4毫米,其中,冬季(2019年12月至2020年2月)平均降水量达59.7毫米,突破历史极值。
2020年,全市年平均气温达13.9℃,较常年偏高0.7℃,较2019年偏低0.4℃。2月、3月和11月较常年异常偏高,分别偏高2.9℃、2.7℃和2.1℃,年极端最高气温38.5℃(6月3日,禹城),极端最低气温-16.8℃(12月30日,乐陵),年内出现了强对流、暴雨、寒潮、大风、倒春寒、气象干旱、大雾等灾害性天气事件。
2020年我市天气呈现春季大风天气多、夏季高温日数少、冬季气温明显偏高等特点。11 月 17 日 至 19 日,我市普降大雨,平均降水量达41.3 毫米,庆云出现暴雨( 51.7 毫米),除禹城外,其它县(市、区)日降水量均突破有气象记录以来的11月历史极值。12月29至31日,我市遭遇强寒潮,降温幅度达14℃左右,伴有7级阵风,30日早晨齐河李家岸、乐陵大孙最低气温达-18℃。
据了解,近年来,我市气象服务工作持续优化提升,2020年3次暴雨过程均提前做出了准确预报,11次强对流天气均做好准确及时预报服务。针对汛期暴雨灾害天气,市气象局制作发布了72小时逐日滚动天气预报136期、3小时灾害性天气潜势预报370期、降水实况104期;全年开展防雹增雨作业14次,发射炮弹1750发、火箭弹217枚,人影累计受益面积18110平方公里。
2020年德州十大气候事件
(一)冬季降水突破历史极值。全市冬季(2019年12月-2020年2月)平均降水量59.7毫米,为195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同期历史第一位。共有9次雨雪天气过程,其中1月5日到7日、2月14日至15日过程降水量10毫米以上、部分县市达20毫米。
△德州市冬季平均降水量演变图
(二)冬季气温明显偏高。全市冬季平均气温1.0℃,为195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同期历史第三高(2002年最高,偏高1.4℃),全市11个县(市、区)均属强暖冬;从冬季逐旬平均气温演变来看,除12月上旬较常年偏低外,其他各旬均较常年偏高;其中1月下旬较常年异常偏高,偏高3.0℃。
(三)春季大风天气多。共出现10次大风过程(阵风7级以上),其中3月18日夜间全市出现9~10级大风天气,庆云风速最大为26米/秒。
(四)4月下旬倒春寒。德州市平均终霜期在4月中旬,终霜日为4月23日,较常年偏晚。4月22-23日早晨全市最低气温2℃左右,出现霜冻,庆云最低气温为-0.6℃,突破历史同期最低气温极值。
(五)4-6月对流天气偏多偏强。4-6月共有7次冰雹过程,较常年偏多。其中6月份出现了两次大范围强对流天气,6月1日下午到夜间全市出现冰雹和雷暴大风天气,夏津、齐河部分乡镇阵风达10级,极大风速为27.7m/s(齐河潘店);武城、夏津、禹城、齐河、宁津、乐陵、庆云7县(市)出现冰雹,禹城莒镇、李屯冰雹直径达5cm。6月25日夜间平原、禹城、齐河再次出现8~9级雷暴大风,其中齐河刘桥和李家岸分别达10级、11级,焦庙达12级(33.4m/s)。
(六)夏季高温日数少。夏季全市高温日数7天,为2010年以来高温日数最少的一年(2010-2019年,年均高温日数14天,2019年最多,为26天)。7月没有出现大范围高温天气,全市平均气温较常年偏低。
(七)7月出现气象干旱。7月份全市平均降水量68.5毫米,较常年偏少5成(56%)。宁津、乐陵、庆云、陵城、临邑、平原显著偏少,德城区异常(86.8%)偏少,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少。除齐河、武城外,其他县(市、区)出现阶段性轻度到中度的气象干旱。
(八)8月暴雨时段集中。8月6日德州市出现入汛以来首场暴雨,旱涝急转;12-13日和15-16日又连续出现两次暴雨过程。8月全市平均降水量283.1毫米,是常年值的2.2倍,降水显著偏多,居历史同期第3位。(禹城、陵城、武城位列历史同期第2位,德城、乐陵、庆云位列历史同期第4位。)
(九)11月罕见强降水。11月17日至19日德州市普降大雨,平均降水量 41.3 毫米,庆云出现暴雨( 51.7 毫米)。除禹城外,其它县(市、区)日降水量均突破有气象记录以来的11月历史极值。
(十)12月遭遇强寒潮。12月29-31日寒潮天气过程降温幅度达14℃左右,伴有7级阵风,30日早晨齐河李家岸、乐陵大孙最低气温达-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