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中医院不断推动中医药传承与发展丨以中医药优势筑牢健康之基 | 德州云-德州晚报全媒体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德州市中医院在确保疫情防控工作有序开展的同时,将中医特色诊疗技术用于患者的救治过程,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医院还不断推动中医药传承与发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了医院的综合实力及品牌形象。

发挥中医药特色

助力疫情防控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袭,德州市中医院紧急召开工作部署动员会,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起值班值守机制、会诊机制、信息共享机制等多项坚强有力的处置保障。

“接到通知后,全院职工全部按时返岗,其中很多同志主动请缨前往疫情防控前线。”面对疫情,德州市中医院组建了德州市新冠肺炎应急医疗队、德州市应对新冠肺炎中医医疗队等5个医疗队伍;累计派出医护人员51人次到德滨高速4个出入口、火车站、高铁站体温监测点执行任务,派出10名医护人员参与北京入境来鲁的新冠肺炎密切接触者的转运工作;派出1名中医骨干参与我市新冠肺炎患者救治。

疫情期间,德州市中医院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成立德州市中医院防治新冠肺炎中医药专家组,研制中药预防处方,调配、煎煮中药5万余付,向我市在高速路口执行任务的交警、路政执法、公安、医务工作者免费提供中药制剂3000余付。在市级定点救治医院,援助专家还将中医特色诊疗技术用于新冠肺炎患者救治过程。

推进中医传承

守护患者健康

2020年11月21日,德州市中医院顺利承办德州市第五届中医药文化节暨膏方节,继承和弘扬了中医药优秀文化传统,并通过义诊、讲座、中药辨别等形式宣传中医药文化。让更多人感受到了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营造了“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的良好氛围。在过去一年中,医护人员深入社区、乡镇卫生院等开展义诊、讲座等惠民活动21次,累计服务群众8000余人次,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万余册。通过提供专业的中医诊疗服务,让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对中医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了解。

为了更好地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德州市中医院于2020年10月举办了全市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理论培训班,选取了6大类30项中医药适宜技术作为重点培训内容,来自全市各县(市、区)中医院、基层医疗机构的288人参与其中。中医适宜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实现了让群众在家门口即可享受优质医疗服务的愿望。

2020年12月,德州市中医院顺利通过国家第三批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审批。此外,医院建设有功能评定室、运动康复治疗室、物理治疗大厅等15个中医综合治疗区,可以治疗脑卒中、脑外伤、脊髓损伤、儿童脑瘫等20多种病种。

加强人才建设

提升诊疗水平

“人才是衡量一家医院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近年来,德州市中医院不断通过外部引进、内部培训的方式提升人才队伍水平,与众多知名医院合作,邀请全国名中医专家定期来院坐诊、培训,全面带动医院中医人才成长。2020年,医院心血管科主任医师张弘兴被评为山东省名中医,内分泌科主任医师焦鹏被评为德州名中医,康复科副主任医师刘希良、骨伤科副主任医师李明明被评为德州青年名中医。康复医学科主治医师姚洪杰在援助重庆秀山县时,利用中药、督灸、小针刀、针灸推拿等中医适宜技术,医治好多年饱受病痛折磨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被秀山县人民尊称为“姚一针”。

作为山东中医药大学非直属附属医院,德州市中医院承担着山东中医药大学、滨州医学院中西医结合专业本科生的临床教学和实习任务。近日,山东中医药大学公布了2020年研究生指导老师评定结果,德州市中医院骨伤科主任医师王禹增、康复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刘希良2位临床专家均被遴选为中医内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德州市中医院作为我市唯一一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担负着推进我市中医药发展的重任。近年来,医院牵头成立了中医药学会专业委员会和中西医结合学会专业委员会共23个,各个专业委员涵盖了我市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等区域的业务技术骨干。专业委员会的成立,为提升我市医疗技术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将更优质高效的诊疗技术带到了患者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