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而紧张激烈,时而和缓优美,在一串串缓急有致、变化多端的音符流淌声中,时而舒展宽广,时而热情奔放,天山壮丽的风景宛若呈现在眼前,现场观众如痴如醉。一曲终了,四个小演员鞠躬谢幕,观众如梦初醒,纷纷起身报以热烈的掌声。就这样,一首古筝曲《天山之歌》,让全国青少年特长生文化艺术周山东省级选拔活动的评委们记住了这四个姐妹花——邢博慧、孟鑫阳、张瑜琪、孙嘉睿。
伴随着《天山之歌》节目的完美落幕,台下的古筝老师马月秀不由自主地露出了一个大大的满意笑容。她深知,每一次艺术美的片刻享受,以及成功带来的瞬间欢乐,背后都意味着学生们辛勤付出、流泪淌汗的学习过程。
“我学习古筝8年了,虽然练琴的过程是很辛苦的,但当坐在台上,向所有人弹奏中国这一传统乐器的时候,作为中华少年的我们是骄傲自豪的!”四个女孩中,最大的邢博慧只有13岁,最小的孙嘉睿只有11岁,而她们学习古筝的时间都超过6年。“从一开始学琴,就是马老师教我们,从入门到现在古筝九级,每一次获得的成绩无一不是她在背后支持着我们。”邢博慧说。
“这首曲子是十级曲目,而我们才考到九级,对我们来说确实有难度。”孟鑫阳说,自己和邢博慧都已上初中二年级,而孙嘉睿在六年级毕业班。比赛固然重要,然而,学习也不能落下。四个小姑娘商定好,每天无论学习有多紧张,都要抽出时间来练琴。“时间真的像海绵里的水一样,挤一挤总是有的。”邢博慧说,“其实要感谢这次比赛,让我学会了合理安排时间。”而张瑜琪则认为,学习之余弹古筝更让她可以放松心情,使得课余生活更加丰富了。
“这首曲子确实不容易,孩子们共练习了半年多。”马月秀告诉记者,为了让孩子们能够互相督促,她让大家每天晚上将弹古筝的过程录成视频,发到四人微信群中,而自己则根据每个人出现的错误予以指点纠正。在课上,她一遍一遍地用手掌打节拍,指导学生如何契入、如何融合、如何淡出……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师生的精诚合作下,女孩儿们终于能将古筝与音乐伴奏融合得天衣无缝了,“这些孩子非常优秀,不仅刻苦学琴,学习成绩也在班里名列前茅。”
短短的半年时间,这些豆蔻年华的姑娘们一边学习一边练琴,能让困难与挑战化为人人都渴慕的掌声与赞美,最大的力量还源于她们的音乐梦想。“一开始学古筝,是觉得音乐美妙,但练起来却枯燥乏味,有些谱子特别难记,特别是学习摇指时,手腕都酸了……”万事开头难,当咬牙度过了那段艰难的时光,在与古筝的长期亲密接触中,姐妹四人竟对这种传统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们都喜欢音符在指尖流淌的感觉,婉转悠扬的古筝曲让我变得优雅、沉静、纯粹,练习古筝慢慢地成了我们释放压力、舒缓心情的最佳方式。”张瑜琪丝毫不掩饰对古筝的真挚喜爱。“我特别感谢马老师,让我在学习中了解到古筝是中国汉民族传统乐器,而作为中华少年,我们就应该将富含中国文化传统元素的古筝艺术传承下去。”虽然孙嘉睿是四姐妹中年龄最小的,但她的志向却和三位姐姐同样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