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国家发改委相关要求,自2019年7月1日起,行政处罚信用修复工作实行信用修复协同机制,即信用修复全部通过“信用中国”网站在线修复完成。自从“线上修复”开通以来,各类失信主体特别是企业的修复热情很高,我市已累计有600余家企业完成了信用修复。但是也有很多企业对信用修复知之甚少,不知道信用修复的重要性、怎么修复、在哪里修复等等,今天,就给大家普及一下,信用修复你该知道的那些事。
一、失信行为对企业的影响
企业一旦受到行政处罚,即产生了失信行为,该失信行为将在部门网站及国家各级信用网站进行公示。那么失信行为对企业的影响有哪些呢?
1、政府部门实施联合惩戒
政府的有关部门将视情况对该企业在政府供应土地、参与工程招投标、参与政府采购活动、申请政府项目、取得政府资金支持等方面进行一定限制。
2、企业贷款无门
对于失信企业,金融机构可能会因此不受理该企业的银行开户、贷款等业务。
3、企业信誉受损,影响企业的日常经营
被列入失信企业的信息一旦公布,企业的信用受损,进而导致企业在生产及销售领域将会寸步难行。
二、信用可以修复
为了激发失信主体的守信意愿,保障失信主体的合法权利,使其在纠正失信行为后能够正常参与经济社会活动。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信用中国”网站及地方信用门户网站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机制的通知》,提出完善“信用中国”网站和地方信用门户网站(以下简称“信用网站”)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机制,保障失信主体权益,提高全社会信用水平,营造优良信用环境。
所谓信用修复,是指失信主体通过主动改正失信行为,消除不良社会影响,经规定程序,获准撤下信用中国网站公示的行政处罚信息。撤销公示后,该失信行为信息不再列为公开披露对象或作为失信惩戒依据。
另外,目前个人的行政处罚信息只归集不公示,因此个人受到行政处罚后是不需要信用修复的。
三、如何开展信用修复
1.申请修复的范围和时间节点。
在信用修复中,行政处罚信息有三种情况:
一是一般失信行为的行政处罚信息,是指性质较轻、情节轻微,社会危害程度较小的行政处罚信息。一般失信行为,也是我们平时最常见的行政处罚,最短公示期为3个月,最长公示期为1年,就是说必须要在行政处罚决定作出之日起3个月之后才可以申请信用修复,同时,满足公示期1年的也不会自动撤销了,同样需要在线提报修复申请,但是不再需要提交任何材料。
二是严重失信行为的行政处罚信息,是指违法性质恶劣、情节严重、社会危害程度较大的行政处罚信息。主要包括:一是因严重损害自然人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行为被行政处罚的信息,因严重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和社会正常秩序的行为被行政处罚的信息,在司法机关、行政机关作出裁判或者决定后,有履行能力但拒不履行、逃避执行,情节严重的行为被行政处罚的信息,因拒不履行国防义务,危害国防利益,破坏国防设施的行为等被行政处罚的信息;二是法律、法规、规章明确规定构成情节严重的行政处罚信息;三是经行政处罚决定部门认定的涉及严重失信行为的行政处罚信息。对于严重的失信行为,最短公示期是6个月,最长公示期为3年,也就是说从作出处罚决定之日起,6个月后才可以进行修复。
三是特定严重失信行为。主要包括:一是在食品药品、生态环境、工程质量、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强制性产品认证等领域被处以责令停产停业,或吊销许可证、吊销执照的行政处罚信息;二是因贿赂、逃税骗税、恶意逃废债务、恶意拖欠货款或服务费、恶意欠薪、非法集资、合同欺诈、传销、无证照经营、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和故意侵犯知识产权、出借和借用资质投标、围标串标、虚假广告、侵害消费者或证券期货投资者合法权益、严重破坏网络空间传播秩序、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等行为被处以责令停产停业,或吊销许可证、吊销执照的行政处罚信息。三是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不可修复的行政处罚信息。对特定严重的失信行为,公示期为3年,期间不予修复。
三、信用修复注意事项
修复方式包括在线申请修复、现场提交修复申请。因为在线申请修复方便快捷,所以现在一般都是采取在线修复的方式,即打开“信用中国”网站,在查询框里输入企业名称,找到处罚信息,点击在线修复,上传相关材料。
1.信用修复全程免费。目前“线上修复”办理环节不委托任何机构代办,企业自行申请填报即可,通过市级初审、省级复审、国家终审三个流程,大约7个工作日即可完成修复,全程免费。
2.信用修复报告获取方式。涉及严重失信行为的信用修复,提交修复申请时需要同时上报信用修复培训证明材料及信用报告,企业可参加由“信用中国”网站公益性在线平台或全国各级政府部门举办的公益性培训班或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举办的培训班,并取得培训证明。建议企业参加信用中国”网站公益性培训学习,免费获取培训证明。
3.信用修复不等同于征信修复。信用修复完成后,将撤下国家、省、市信用网站公示的行政处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