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方极寒天气下,一台台德州制造的空气源热泵中央空调在异域他乡高效运转,不断传输“热量”。新技术不仅带来了新动能,还替代了传统的供热锅炉,其能效也远高于国家标准。作为德州唯一一家入围北京煤改电的企业,自2016年起,昌平、顺义、密云等地区的工程用上了“中大贝莱特”,由此,中大贝莱特集团成为德州新能源替代的引领者。
提及这家企业,自然还少不了压滤机产品。多年来,为解决压滤机处理能力小、占用空间大、操作成本高、维修量大,尤其用于矿砂、尾矿的总过滤面积大于1000平米的压滤机紧缺的实际情况,他们再次试水新“领域”,并成功破解国内同行业技术瓶颈……
“中大贝莱特”只是我市环保装备企业中的一员。为推进环保装备产业健康快速发展,自去年7月份开始,我市环保装备产业链立足行业实际精准发力,为产业链良性发展绘就了蓝图——让“德州造”领跑“大行业”。
干净整洁的厂区、科技感十足的产品生产线……近日,记者走进位于德州经开区晶华大道北首的山东中大贝莱特集团,那里的工人们正在工位上紧张地忙碌着。从小工厂到“中国机械500强”,产品从走出家门到拥抱市场,“中大贝莱特”底气十足。
这家企业成立于1994年,涉及中央空调和压滤机两大产业,且均有独立的生产线和实验室,是一家集研发、制造、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环保装备企业。随着企业的生产、销售规模逐渐扩大,如今他们又提出了未来十年的大目标:年销售收入要达到100亿,年利税要达到10亿,至少成功推出1家上市公司。
“2015年在国家治霾的号召下,北方清洁采暖的需求日渐迫切。面对传统空气源热泵在较低温环境下运行时容易结霜,热泵性能减弱,甚至导致机组停机,以及在寒冷、潮湿地区空气源热泵的利用率极低的问题,我们很快向低温工况高效空气源采暖热泵技术发起总攻。”中大贝莱特集团总裁吴留明对记者说,为确保研究精确度,他们组建了零下40度的焓差实验室,为团队提供实验条件。样机制作完成并进行多次改进后,科研团队又冒严寒走进东北山区,通过近8个月的深入研究、刻苦攻关,最终掌握了核心技术,解决了低温下热泵难以运行的问题,提高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随着2016年底,“贝莱特”第一批低温工况高效空气源采暖热泵产品进行小批量生产,紧接着他们乘机突围,一举中标北京多个煤改电项目,并获得客户的一致认同。同年,山东中大贝莱特集团还获得了“山东集成总承包企业示范项目”和“1+N企业”两项荣誉称号。
去年7月捷报再传,他们研发的第一批低温模块一体变频机组震撼下线。该机组制热运行最低环境温度可低至-30℃,制热最高出水温度60℃,能效比达到2.6,远远领先其他同类产品,成为北方煤改电优选产品。
“我市环保装备制造业发展后劲大、创新能力强。经前期统计,2019年我市共有规模以上环保类企业25家。从现有环保装备生产企业面向的业务方向来看,主要包括固液分离、垃圾处理、工艺废气治理、过滤材料加工、风机制造等5个类别。”市环保装备产业链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经初步统计,未来5年我市计划超千万元项目将达4个,总投资达8.3亿元。
据介绍,景津集团“年产1000台压滤机项目”和“环保专用高性能过滤材料产业化项目”去年已完成投资1亿元。中大贝莱特“尾矿、矿砂大型压滤机产业化”项目完成1000万投资。宁津群峰机械制造公司“300套智能垃圾分选”项目完成投资5000万元。此外,我市拥有国内外技术领先企业2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承担省级以上火炬计划项目累计2项;拥有各类专利102件,其中发明专利27件。
为更好地摸清底数,服务企业发展,自去年7月份起,市环保装备产业链链长张传忠带领市委财经办、市生态环境局、市国资委、市地方金融监管局、财金集团、德达公司等部门和企业主要负责同志到临邑县调研并召开座谈会,研究部署前期工作。7月底,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一次书面调研。8月中旬,相关部门负责人赴重庆开展招商合作活动,并实地考察重庆当地垃圾处理、智慧环保重点企业,积极推动达成系列合作。
去年以来,产业链办公室成员单位多次深入各县市区,实地到企业车间、生产一线、与企业家充分座谈,全面掌握了规上、规下环保装备企业经营情况、所属产业链定位、品牌影响、对标对表企业、未来发展趋势等基本情况,为下一步工作谋划提供了有力的信息支持。
仅拿中大贝莱特来说,这家企业生产的“中央空调”,由之前的水源热泵改为土壤源热泵,进而研发空气源热泵,实现了由供冷向供热转变;压滤机产业已拥有有效专利63项,各类压滤机新产品、新技术50余项。压滤机13项关键技术指标中,已有8项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高效快开技术、水洗震打技术、高压聚丙烯隔膜滤板技术均达到国际最高水平,入选国家火炬计划两项。跟“贝莱特”一样,越来越多的本地企业开始向高、精、尖精准发力。
企业发展有需求,如何支持好企业拥抱大市场迫在眉睫。对此,市环保装备产业链为企业开出了一剂“良方”。接下来,我市将引导鼓励企业放大规模效应,提高企业市场影响力,使更多的产业要素主动对接配套我市的环保装备企业。同时,将重点加强本市企业的供需信息交流,凝聚本地企业抱团发展的共识。积极搭建涉及环保装备业有关的原材料、零部件、整机、技术服务等企业信息集散平台,方便企业间建立协作体系。
此外,我市还将培育一批环保工程技术方案设计、施工、运营服务的大型工程总承包或项目总承包企业,促进运营企业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鼓励有关企业与我市高等院校和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产学研结合的协作关系,共同组建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和共同开展研发项目的产业实训和研究基地,切实做到产学研的良好对接。
环保装备产业是朝阳产业。我市发展环保装备产业有平台、有基础、有势头,接下来,环保装备产业链成员单位将坚定信心、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加快推进全市环保装备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