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原十三局医院)丨医生妙手解30年静脉曲张难症 | 德州云-德州晚报全媒体

近日,德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原十三局医院)收治了一名右下肢严重肿胀、血管像小蚯蚓一样突出的患者。这位70岁的女性患者有近30年静脉曲张病史,但从未进行正规治疗。主治医师徐君玉接诊后,为其进行全面检查,确诊这名患者为大隐静脉曲张,已经形成了血栓,病情十分严重。

针对这名患者的情况,徐君玉制定了周密的治疗计划,每日为她进行抗感染治疗。当病情稳定后,切开患者的皮肤,皮下组织,为其进行了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加局部抽剥术,在分离、剥脱完成后,用弹力绷带或弹力袜将患者的下肢均匀用力包扎,以防剥脱部位出血。经过术后的治疗、护理,患者如今不但又重新站了起来,还已经可以自由活动,患者及家属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大隐静脉是位于下肢内侧的浅表静脉,自足部至大腿根部,再到下肢深静脉中,而下肢大量血液主要是经过深静脉回流。”徐君玉表示,大隐静脉曲张主要是因为平时生活中劳动强度过大、长时间站立工作等原因导致了静脉壁的不健康,薄弱,在长久的静脉压力作用下发生了迂曲扩张,在腿上表现为弯弯曲曲的、高出皮肤表面的、如同蚯蚓状的突起,这种静脉曲张久而久之会越来越重。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静脉曲张目前在成人中发病率约10%至20%,是血管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尤其好发于长久站立工作者和肥胖人群。发病初期,患者的表现为下肢浅静脉呈蚯蚓状淤曲扩张,站立时下肢酸张、疼痛,行走或平卧位时不适症状消失,病程进展到后期,下肢皮肤还会出现萎缩、脱屑、瘙痒、色素沉着、皮肤湿疹、溃疡等症状,甚至血栓形成而出现肺栓塞导致生命危险。

徐君玉告诉记者,下肢静脉曲张的人群大多是由于长时间站立、劳动力过重、长期咳嗽以及习惯性便秘等因素导致下肢静脉压力持续增高、血液循环超负荷、静脉瓣膜所承受的压力过大或功能破坏导致下肢出现静脉曲张。“治疗静脉曲张主要有两种方法,患肢穿弹力袜或用弹力绷带,或者进行手术治疗,也提醒广大市民,一旦患病要及早采取措施。”徐君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