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湖镇丨党建“微治理”构建文明“大格局” | 德州云-德州晚报全媒体

乡村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元素。近年来,夏津县白马湖镇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健全完善网格化治理体系,从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小事、实事入手,破解发展难题,以党建“微治理”构建乡风文明“大格局”。

干部下沉,服务群众“零距离”

今年以来,白马湖镇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农村基层治理,镇党委提出管区书记驻村工作机制,要求每周管区书记、副书记至少4天到管区工作,建立和群众面对面联系制度。

前段时间,杜堤社区村民因家庭琐事与妻子闹矛盾,谁也不让谁,最后吵架要离婚,眼看矛盾难以解开,管区书记毕俊杰亲自上场,经过十几次前前后后的奔走协调,毕俊杰找准时机多番开导、劝说,最终化解了其婚姻危机,夫妻两人和好如初。管区书记真正发挥了职能使命,化解村民矛盾纠纷,让社区更和谐、邻里更融洽。

杜堤管区率先推进驻村工作,干部下沉,完善工作值班制度,制定服务群众流程,管区的支部书记轮流值班。即1+3+2模式,1是一周至少坐班一次、3是一周至少走访群众三次、2是调节矛盾化解纠纷到办结完成不超过两周。自从杜堤管区驻村后,尽快熟悉情况,走访老党员、困难群众40余人,化解调解纠纷2起。

网格聚力,便民服务“全覆盖”

网格化治理是一种快捷有效的村民自治体系,为了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在原先小巷管家的基础上,完善信息平台,探索新模式,逐步实现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

“我年纪大了,身体不好,3个儿子常年在外务工,买药、添置生活用品等日常琐事都由社区人员代帮代办,真的是太感谢了……”付庄村村民付保红激动的说道。通过网格化治理能精确了解到每户村民的实际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遇到的困难。

近日,新冠疫情防控形势严峻,镇政府利用网络平台及时发布返乡人员登记检测的通知,在外地的人员及时报告所在位置和返乡情况,为疫情防控信息预警提供准确的排查依据。

完善体系,社会治理“现代化”

白马湖镇学习借鉴“枫桥经验”做法,化解矛盾不上交。农村稳,则全镇稳,农村的稳定直接影响到全镇的经济发展和各项社会事业的顺利开展,积极探索微治理新模式,以自治、德治、法治综合治理基础,成立社区综合治理中心,综治中心由村级调解委员会、镇法律援助中心、法院依法调解工作站组成。主要职能就是以调解民事纠纷为主,及时化解矛盾。

“大家在这里跳跳广场舞,锻炼锻炼身体多好啊,拍下来展现一下我们村民的幸福生活”白马湖村民单某某边拍抖音边告诉笔者。

今年以来,白马湖镇通过“微治理”,开展为民服务活动30余次,为100多户生活困难村民提供了帮助,化解村民矛盾纠纷131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