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德州 智造名城⑧风电装备产业:乘着风口,破浪远航 | 德州云-德州晚报全媒体

 

风电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利用形式,眼下正处于从替代能源向主体能源过渡的关键时期,尤其是,随着风电装备技术的迭代、成本的降低,储能、特高压技术的发展,以及海上风电未来黄金十年的到来,风电装备行业未来将持续向好。

乘着发展的风口,德州风电装备产业抢抓机遇,以新型工业化强市为契机,强链、延链、补链,不断增强产业链发展后劲,助力风电装备产业扬帆远航。

大动作,龙头企业布局未来

2020年8月21日晚,通裕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已完成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股份协议转让,珠海港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成为控股股东,珠海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成为实际控制人。

一方是国内风电主轴生产龙头企业,一方是知名大型国有独资企业。业内对此合作的普遍解读为:通裕重工通过资本融合将进一步扩大市场布局,珠海港集团则进一步实现产业多元化布局及高质量发展,这场国资加码民营企业的合作,注定将是双赢的局面。

位于禹城市的通裕重工,2011年在深交所创业板挂牌上市,多年来,通裕重工一直致力于装备制造领域综合性加工平台的构建,在锻造、铸造、焊接三大核心制造工艺的技术、经验积累下,逐步构建了集“特钢冶炼-锻造/铸造/焊接-热处理-精密加工”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其下游客户覆盖能源电力、石化、船舶、海工装备、冶金、航空航天、军工、矿山、水泥、造纸等行业。作为我国风电主轴生产龙头企业,公司风电主轴销量约占全球新增风电装机量的15%以上,风电主轴产能约占全球产能的22.5%。

近年来,通裕重工加快合作步伐,2019年以来,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生产线(年产400台套,产值17亿元)和南京风电科技有限公司双馈式风力发电机模块化生产线(年产300台套,产值18亿元)在通裕重工厂区先后落地并实现了批量化生产。

开展风电装备模块化业务,是通裕重工向风电产业链下游迈进,产品从“零部件-关键核心部件-模块化、服务化”的重要升级,该公司在带动风电关键核心部件产品的订单量的同时,能够为客户提供一站式采购服务,从而提高客户粘性。正如东方电机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李正飞所言,与通裕重工合作后,实现了“节省生产成本、缩短生产周转、减少运输费用”的多重效应。

对此,通裕重工副总经理张文一介绍,模块化作为装备制造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风电整机制造商有委托部件厂商进行风电装备模块化产品的生产的需求和意向,模块化业务协议的签署和业务的开展,将有利于通裕重工进一步加强风电市场的开发力度,提升公司风电关键零部件的市场占有率。

抢机遇,推动产业链快速发展

无论是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亦或是龙头企业的强力布局,无不都在证明着,风电装备产业正处在风口之上。

以通裕重工为产业龙头,近年来德州积累起多家相关企业。2020年,德州规模以上企业13家,实现营收近42亿元,在德城区、禹城市已形成初步的产业集群,并拥有通裕重工、双一科技2家上市公司以及格瑞德等骨干企业。

与此同时,企业数量少,发展基础薄弱,缺乏专业性人才及自主研发动能不足等问题,成为限制产业发展的重要障碍。为此,为抢抓机遇,打破瓶颈,风电装备产业链办公室成立后,积极扎实开展基础调研,深入了解企业发展情况,掌握产业链条发展现状,厘清发展思路,为企业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加快发展的对策和建议。同时,积极推动产业链招商,做好强链、延链工作,并加强企业沟通协作,筹备成立行业协会,促进产业的均衡发展,实现企业合作共赢。

关于产业的发展未来,我市将以德城区、禹城市为核心,依托通裕重工、双一科技、格瑞德等企业,重点发展风电机组、风力发电机主轴、塔筒、风电叶片、电机等多种风电部件或装备,不断完善风电产业链。同时,加强风电服务体系建设,力争建成集风电整机及附属设备制造、测试、培训、配件供应、售后服务为一体的风电装备制造和服务体系。

围绕招才引智和招商引资,将充分结合我市相关政策,优化服务,增强后劲,并计划设立专项资金,加大金融扶持力度,运用市场化手段,引入社会资本,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等相关专项基金,为风电装备产业做大做强提供财力保障。

市风电装备材料产业链长、市政协副主席王春利介绍,下一步,德州将以风电成套装备和关键零部件生产为重点,加快研发或引进先进技术,提高技术水平和制造水平,提升本地风电装备企业的配套能力与竞争力,延补产业链,打造完整的风电产业链。力争到2022年,风电装备产业规上企业数量增至20家,实现营收80亿元,打造从部件到装备的完整风电产业链,形成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市场竞争力强的风电部件或装备的龙头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