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自古以来,就是通往北疆的交通要冲。元代疏浚大运河后,贯穿米市街和桥口街的古驿道被河截断。古人就在此处修了一座石桥,名曰“广宁桥”。因为此桥连接了御路,且周围又较繁华,所以就在桥南修建了九达天衢牌坊。
九达天衢古牌坊是一座横跨南北驿道,坐北面南的四柱八扒、三层重檐、三门斗拱式石木结构牌坊。牌坊的顶部,为中间高、两边低,四周檐子均微微上翘,两端四角的檐子为突出上翘的大屋顶式木制结构。顶部覆盖着黄绿相间的琉璃瓦,映衬着朱红色的柱子。牌坊最高点约8米、总宽约10米。其地面与路面持平,全部由南北向的青石铺成,并与约3米处的广宁桥连接,4根朱红色主立柱插入基石。每根朱红色的主立柱,均由两根“扒柱”(斜支柱)分南北向支撑着,8根“扒柱”的基石上,各有一只栩栩如生的石雕蛤蟆趴在上面。
古牌坊中门宽约一丈,两边的掖门面宽约5市尺,系人行通道。斗拱重檐之间,是镶嵌着木雕图案的挡板,上有牡丹、芍药、月季、秋菊等花卉,秀丽逼真。中央门楣上镶嵌着蓝底金字的匾额,上书“九达天衢”四个正楷大字,字体苍劲有力。整座牌坊雕梁画栋、奇巧美观。7只石雕蛤蟆是古牌坊独有的特点,是“九达天衢”古牌坊屹立在古运河桥头的标志。
这7只石蛤蟆栩栩如生,有的昂首俯腰,有的目睁口张,有的翘头远望,有的支爪若跳,吸引着路过牌坊的行人。8个石座上为何只有7只石雕的蛤蟆?原来,由于修牌坊时石质不佳,几十年后,有一只蛤蟆风化开裂。若重新再雕一只,很难与另外7只匹配,人们就将那只损坏的石蛤蟆砸掉,留下几道痕迹,并移到不显眼的东北角上。
因年久失修,九达天衢古牌坊在德州解放前夕已摇摇欲坠,局部出现了塌落。解放初,除了“九达天衢”四个金字外,其他部位均褪色、木雕图案只可见到轮廓,有不少地方露出了木头的原色。
1952年前后,广宁桥的西半部坍塌,影响了交通,也将摇摇欲坠的古牌坊拆了,将拆下来的圆木柱子,修补了石拱桥的坍塌部位。部分石料铺在了坍塌的桥面上,余下的石料,在靠近米市街路西的海子沿上修了座“溜口嘴子”。7只石蛤蟆和带有折皱的基石座,被移到“溜口嘴子”上做了护栏。“九达天衢”四个正楷大字的牌匾不知了去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