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工作人员肩负着党委、政府各项工作任务落实的重任,承担着共筑和谐社会的使命。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广大社区工作者响应党中央号召,全面落实联防联控措施,为有效切断疫情扩散蔓延渠道、构筑疫情防控人民防线付出了巨大努力和积极的贡献。”韩雁冰表示,她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加强社区工作人员队伍建设的提案》。她建议,提高社区工作人员工资待遇,,建设一支政治坚定、素质优良、能力突出、群众满意的社会化、职业化、专业化城市社区工作者队伍,让广大社区工作者享受到改革红利的同时,更好服务人民群众,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调研中,韩雁冰发现,社区居委会具有双重身份:自治组织和政府工作的基层单位。“居委会在完成居民服务的同时,承载着政府各职能部门部分基础工作,如党建、民政低保、社会保障、市容卫生、经济普查、计划生育、再就业等多项工作。”她说,“以新华街道辛庄社区为例,包括两委成员、办事处下派人员、公益岗、社区聘用人员在内共17人,要服务20个小区(包含15个老旧小区、1个棚户区)、5000多户两万多人。”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成为社区工作的普遍现象,目前社区居委会普遍存在工作繁重、人员短缺、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专业素质不高(无法应用现代办公手段)、职业化进程缓慢,队伍稳定性差,难以吸引和留住人才和年轻人等问题。
“就目前来看,全市社区工作人员在‘实发工资’中属于收入较低的人群,‘两委’成员收入大都不足3000元,普通社区工作人员仅2000千元左右,社区招聘的服务人员只有1000多元,繁重的工作与他们付出的劳动并不相称。”为有效激发广大社区工作者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打造服务人民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坚强堡垒,韩雁冰建议:提高工资待遇或增加岗位津贴,同时量化社区工作量,根据工作完成指标、群众满意度等各种考核手段,形成绩效工资。从而吸引中青年段就业人群,优化社区队伍年龄结构,提升队伍总体素质。同时,运用激励机制调动人的积极性,实现多劳就能多得,严管与厚爱并举,让每一个层次的人通过努力都享有获取晋升的机会。
“还应适当考虑加大对优秀基层社区工作者的比例,以激发他们干事创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热情。”韩雁冰称,接近退休年龄、退出主要岗位的机关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专业技术人员等人群,都拥有较高的思想觉悟、业务能力和丰富的工作经验,对各种政策的理解和解读能力很强,他们大都拥有继续奉献社会的主观意识,“组织部门可发动退休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专业技术人员以志愿者身份,发挥经验丰富、资源优势、解读和运用政策能力强等优势,充当社区“智囊团”,以帮扶、指导、服务社区居委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