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晚报全媒体讯 2月23日,全市水利工作会议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德州今年将计划完成水利总投资10.9亿元,实施重点水利工程67项,同时,全力打造监管有力、人水和谐的现代水利治理体系。
面对2020年新冠疫情严重冲击,全市重点水利工程建设高歌猛进,全年累计完成投资超42亿元,是2019年的3.5倍,创历史新高。争取省以上补助资金7.89亿元,创历史之最。累计治理骨干河道118条967.6公里、末级渠系408条908.7公里,清淤土方2400万方,配套改造建筑物934座,开工项目数量超过“十三五”前4年所有项目数量的总和。
在河湖长制工作方面,市级出台一系列文件,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增强了部门协同作战能力。各级河湖长累计巡河9万余次,维护了河湖生态健康。河湖“清四乱”实现常态化规范化,累计排查整改河湖问题417项,顺利通过国家、省暗访督查。美丽河湖建设实现“开门红”,一次性创建省级美丽示范河湖13条,数量全省第一,另外建成市级美丽河湖15条,惠及13个县市区、47个乡镇,177.5万名群众受益。河湖管理向农村“最后一公里”延伸覆盖,完成1434条农村河道的划界任务。市水利局被评为“全国河长制湖长制工作先进集体”。此外,我市水生态治理保护成效显著,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平方公里,饮用水源地水质100%稳定达标。
在民生水利建设方面,我市围绕实现农业用水计量收费,加快实施引黄灌区节水工程建设,一大批灌溉历史遗留问题得到彻底解决,575万亩农田的灌溉条件得到改善提升。饮水安全两年攻坚行动提前1个月圆满收官,彻底消除了饮水氟超标问题,全市城乡供水一体化率提高到99%,达到全省最高。对755个贫困村、29712个贫困户和111户即时帮扶人口逐一进户排查,提前完成饮水安全脱贫攻坚任务,全市贫困人口全部喝着安全水步入小康社会。
今年,我市将加快补齐供水、防洪、生态等各方面短板,推进现代水网工程提档升级,计划完成水利总投资10.9亿元,实施重点水利工程67项,谋划储备重点水利工程4项、总投资2.75亿元。同时,聚焦水资源、河湖管理、水旱灾害防御、工程建设运行、水土保持、依法行政、资金监管等方面,持续释放强监管、严问责的强烈信号,系统推进防风险、除隐患、提效能,全力打造监管有力、人水和谐的现代水利治理体系。
在不断强化水资源监管的基础上,我市将加强水资源集约高效利用,从严从重整治各类违规取用水行为,确保以最严的举措管住水、节约水,倒逼各县(市、区)按时完成超载治理任务。将以禹城、齐河、临邑3个国家级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项目为引领,加快全市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进度,全年封停深层地下水井103眼、压采水量529万方。
我市将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年内将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率提高到70%以上。投资215万元,建设禹城市、夏津县节水教育基地,创建1—2所节水型高校,营造全社会节约水、爱惜水的良好氛围。不断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持续推进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规范化建设,确保全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100%安全达标。
为全力打造全省河湖长制工作“德州样板”,我市将健全完善河湖长履职长效机制,聚焦河湖长制“七大任务”,健全完善体制机制,突出抓好统筹协调、调度督导、检查考核等工作,推动河湖长及有关单位履职尽责,纵深推进河湖长制“有名”、“有实”、“有能”。将修订编制新一轮重要河湖“一河(湖)一策”综合整治方案,同步开展河流健康评估试点,为河湖生态治理保护提供规划指南。
此外,会议还就强化水旱灾害防御、水利工程、水土保持、依法行政等监管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对今年的重点工作任务进行细化部署,为加快建设“富强、活力、幸福、美丽”的新时代现代化新德州提供更加坚实的水利支撑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