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将着力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商圈 | 《2021年全市商务工作要点》印发 | 德州云-德州晚报全媒体

24日,记者从市商务局获悉,日前我市《2021年全市商务工作要点》印发。要点从6个方面21条对全市商务工作提出要求。《要点》中提到,要着力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商圈、特色商业街、美食街、商贸聚集区。

主要预期目标

全市居民消费实现扩容升级;外贸外资稳中提质,对外投资合作快速发展;开发区聚焦主责主业,提升开放发展水平,实现进位升级。  

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商圈

《要点》中提到,要聚焦全面促进消费,积极融入国内大循环。加快城乡消费提档升级,聚焦消费热点,推动和扩大汽车、绿色智能家电、环保家具消费,促进消费向绿色健康安全发展,持续推动绿色商场创建。推动家政、早餐进社区,推进生活服务数字化,满足社区居民多元化、多层次生活需求。持续深入推进消费扶贫。

推进特色街区建设,做好省级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考核验收,探索开展市级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着力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商圈、特色商业街、美食街、商贸聚集区。推动“夜经济”发展,培育夜间消费集聚区,丰富消费业态,提高经营活跃度。引导餐饮行业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打造一批智慧化便利店

加快流通业转型升级,适应消费新模式新趋势,创新服务供给方式,促进“云消费”。推进传统零售创新转型,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打造一批品牌化、连锁化、智慧化便利店。抓好农贸便民市场改造提升,制定中心城区农贸便民市场建设标准,探索引导第三方社会资本参与农贸便民市场升级改造和市场化运营。推动农商互联,加强和完善农村商业体系建设,完善农产品供应链,助力全市建设区域物流中心,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节点城市。

  提升电商发展水平,启动电子商务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制定三年发展行动计划。鼓励电商企业创新应用新业态新模式,推动社交社群电商、新零售、新媒体电商发展。培育建设县域直播电商产业园、产业基地,推动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提升我市农村电商效益。依托职业学院等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优势,加强复合型、专业型、创业型电商人才培养,增强电商企业运营能力等。

探索培育市级国际合作园区

同时,我市要加强开放平台建设,打造内陆对外开放新高地。加快高能级开放平台建设,探索培育市级国际合作园区,争创省级国际合作园区。积极对接山东自贸区、上合示范区,做好经验复制推广,探索建设联动创新区。积极争创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省级进口贸易创新示范区。

推进对外经济合作,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日韩经济合作,落实培育本土跨国公司行动计划,引导企业开展跨国并购,引导优秀企业境外并购回归发展。对接省级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推动境外工程承包、公共海外仓等重点项目落地。持续开展最新政策、最新形势、基础业务等系列培训活动,提升“走出去”企业人员软实力。

推进服务贸易主体队伍培育

聚焦外贸转型创新,加快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加快外贸转型升级,积极引进培育跨境电商主体、跨境电商服务平台、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推动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建设跨境电商产业集聚区,启动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前期争创工作。大力培育本土出口型企业,提升本地货源地产品出口占比。

突破服务贸易,加大扶持力度,推进服务贸易主体队伍培育。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系,推动建立市级促进服务贸易发展沟通协调平台,挖掘各领域行业服务贸易潜力。

打造展示德州开放窗口

优化外资结构,推动利用外资快速发展。创新招商方式,发挥互联网平台优势,用好“选择山东”云平台等网络平台,开展网上洽谈、视频连线、在线签约活动等“云”方式招商。充分发挥“山东会客厅”德州厅作用,打造展示德州、宣传德州的开放窗口。积极推动跨国公司投资并购、境外返程投资和优质项目增资扩股。适时组织赴境外招商活动。

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引导外资企业融入国内大循环,引进内需型外资项目。围绕“四新经济”、“十强”产业和541产业体系,引导外资投向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制造业领域。加大重点产业链引资力度,做好家纺服装产业链招商。

优化外商投资环境,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深入实施外商投资服务大使制度、县级干部帮包推进制度,定期走访帮扶,强化政策宣贯,加强分类指导,提升外商投资服务能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