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城隍庙的变迁 | 德州云-德州晚报全媒体


□作者 张明福 艾激光


城隍庙作为古代民间借助“阴间神灵”来“监察司民”的信仰寄托,遍布全国大大小小的城市之中。德州旧时的城隍庙与外地城隍庙相比,除去香火相当旺盛之外,却还有着很多故事值得人们记忆与挖掘。


德州修建城隍庙比建城晚了15年

城隍庙是用来祭祀城隍神的庙宇。城隍是中国道教文化以及民间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是冥界的地方官,职权相当于阳界的城市市长。因此城隍就跟城市产生了紧密关联,并随城市的发展而发展。

朱元璋对城隍神的推崇是空前的。相传朱元璋称帝之前,曾经宿身城隍庙而幸免大难。朱元璋称帝之后,便于洪武元年(1368年)下旨封都城隍为监察司民显佑王,职责是“以鉴察民之善恶而祸福之,俾幽明举不得幸免”,秩为正一品,与朝廷的太师、太傅、太保“三公”和左右丞相平级。同时封各府城隍为监察司民城隍威灵公,秩为正二品;封州城隍为监察司民城隍显佑侯,秩为正三品;封县城隍为监察司民城隍显佑伯,秩为正四品。就在这一时期,各州府县,纷纷修建城隍庙。都城隍庙由皇帝亲自敕建,皇宫拨付银两,庙内住持由朝廷直接任命。各府、州、县则按照等级,依次效仿,规模等级完全参照地方官署衙门,按级别配制冕毓官服。洪武三年(1370年),朝廷更是颁布了专门祭祀城隍神的典章制度。并下诏去除了城隍封号,封京都城隍为“都城隍”,其它只称某府某州或某县城隍。并定制:凡府州县新官上任,必先斋宿城隍庙,谓之“宿三”。每月朔、望,由府州县官带领衙役到此行香。

正常情况下,城隍庙是与城池同时建造,即有了城就有了城隍庙。但德州却是建了城,迟迟不建城隍庙,修庙比建城晚了15年。据《德县志》记载:“(洪武)三十年,都督张文杰、指挥徐福建砖城……永乐九年(1411年),知州何源建城隍庙”。为什么德州城隍庙没有跟城池同时修建呢?原因在于德州城初建时的性质属于军事城堡,是“德州卫城”而不是“德州州城”,因城隍是政务系统所祀之神,故初期没有修建城隍庙也在情理之中。靖难之役后,明成祖朱棣下令将德州州署迁入卫城内,“德州卫城”由此就变成了“德州州城”,城隍庙的修建才成了理所当然。

德州城隍庙始终带有商业文化气息

城隍本来是“以鉴察民之善恶而祸福之,俾幽明举不得幸免”,其职责是“监察司民”,但德州城隍后来却演变成了主管市场的神灵。据已故地域文化学者孙寿昌先生介绍,城隍庙大殿建在约一米多高的青砖石沿的台子上。大殿的前门在前出厦的中间,向南突出一个约两米左右的方亭式建筑,百姓称其为“厦中亭”。大殿门的上方有块“不由人算”的匾额,匾额下方挂着一个木制的大算盘。左右楹柱上,挂有一妙趣横生的对联。上联为“你真算计非凡,进一位,退一位,讵料满盘都是错”;下联为“我却迷信不得,有几件,记几件,将来借账总无差”,思之颇耐人寻味。

不管是大算盘也好,还是算盘两侧的对联也好,都是监督商人和商业行为的箴言。为什么出现这种演变呢?原因在于德州城隍庙一直是德州城的商业活动最盛之地,其庙会规模相当大,并有众多的当铺、酒楼围绕其周围。几百年间,每年的五月二十八日,十二月初一、十五,庙市尤盛。是日商贾云集,百货杂陈。

民国十七年(1928年),国民政府开展“新生活运动”,号召“革除陋习”,德县国民政府直接将德州“城隍庙”改为“中山市场”,将“城隍庙街”改为“市场街”;把城隍爷、城隍奶奶等神像搬离了前后大殿,期间诸多神像遭到了破坏。政府在前大殿东侧,建起一座小型的戏院,将西跨院的“三皇庙”改成了“说书馆”,德州城隍庙便成了德州的商业和娱乐中心。

1937年10月,日本人侵占德州后,城隍庙的道士们又将城隍爷、城隍奶奶等神像搬回了原位供奉,虽残缺不全,可经他们简单的修缮后,仍可显露当年的风采。从此,德州城隍庙便成了集神庙、商场、娱乐为一体的综合场所。

解放后,德州市人民政府于1946年底在此先后设立民众教育馆、青年俱乐部、德州市文教局、工人文化宫等。2010年,此处建起“银座商场”。德州城隍庙彻底走出了人们的视线。


乾隆年间道士永注为募捐曾断五指

明代,由于统治者的重视,城隍庙的修缮一直是政府部门的事。但到了清代,清统治者却不把城隍祭祀作为政府职责加以要求,所以城隍庙的修缮资金只能靠民间集资解决。从德州城隍庙内对联来看,城隍神“监察司民”的职责被弱化,城隍神已经变为只是监督商户与商业行为之神的缘故,所以募集修缮资金就失去大多数市民的基础。

清乾隆年间,城隍庙因年久失修倾圮严重,道士永注决心通过募捐的方式对其进行彻底修缮,但响应的人却很少。一夕,永注看来此游玩的人很多,便趁势发起募捐倡议,然后“发愤握利刃,出左臂断五指……众大感动”。当时刚刚上任的德州知州刘葆萱,闻听其事,带头捐献了自己一个月的俸禄。于是德州的缙绅之族,豪右之家,以及贩夫牧竖,捐款千贯、百文者纷至沓来,惟恐落个不愿捐款的骂名。不长时间,大家的捐款捐物足够修建起一座新的城隍庙。永注乃请州城缙绅魏沉修主持这一工程。魏沉修精打细算,所购买的材料全部合适顶用。为了抬高和拓展地基,候选布政使司经历州人罗含章主动捐地五尺,于是筑成五尺台阶,大殿增加二楹,东西二庑各增加三楹,使得整个建筑群高明爽垲,视旧有加。同时,彩饰漫漶者重新加以彩绘,房檐的腐朽部分换成新料,墙体的漏洞加以填补,一座崭新的城隍庙再次呈现在德州人面前。德州文人封大受在《重修德州城隍庙碑》中概叹:“夫永注,一羽流耳,非必能诵诗读书悦周公仲尼之道,乃观此貌恂恂然,听其言讷讷然……一片血诚,神人感应……使庙貌电烻云蔚……以惊骇世俗”。





征稿启事

在黄河、京杭大运河的滋养下,有着“九达天衢 神京门户”之称的德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为弘扬德州地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本栏目面向全社会征集文史类稿件和文史线索。内容可涉及德州历史上的大家族、重大事件、地名传说、与德州有关的名人轶事等,也可从您收藏的一个小物件谈起,讲述历史的大变迁。稿件字数1500字左右为宜,来稿请在邮件主题中注明“文史”字样;若仅有线索,可视情况由记者采访。

投稿邮箱:

xiaosong@idzwb.com

联系电话:18653465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