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德州女生爱上汉服文化 钻研传统工艺做“簪娘” | 德州云-德州晚报全媒体

穿着烟紫色汉服的李佳慧发髻上别着一枚自己做的发簪,十八瓣丝线花片层叠在一起,珠白绛红的流苏点缀,雀蓝色缀着金边,在阳光下折射出光泽。有网友说,这让他想起诗句“蓝田日暖玉生烟”。

汉服文化的传播衍生出“簪娘”这个新职业,她们制作发簪、耳环等配饰,为汉服锦上添花。今年21岁的德州女孩李佳慧,就是一名00后“簪娘”。

从汉服迷上缠花 她开始钻研传统工艺

2018年,李佳慧在抖音上刷到一些汉服视频,娟丽精致的绣花,飘飞逶迤的裙摆,一下让她感受到如诗如画的古典美,自己也起了尝试的念头。

穿汉服,配饰是点睛之笔。对于还是学生的的李佳慧来说,网上的配饰不仅价格昂贵,也不够特别。她喜欢缠花发簪,不仅颜色丰富、层次分明,丝线本身的光泽感更使其看上去精致又富贵,看来看去,她有了自己动手制作的想法。

新手入门,她在网上淘来一堆材料工具,找了一堆教学视频,挨个研究。缠花的工艺说不上太难,但做法繁琐。一根细丝线不停地围着卡纸绕圈,才能做成一片花瓣,按着李佳慧的速度,中等大小的牡丹花片一个小时只能制作五个。

刚上手的时候,李佳慧遇到很多问题,其中最困难的是各种花型不好掌控,经常会滑线露白。用了近四个月左右的时间,她才做出了自己比较满意的成品。她说,当自己独立做出一朵小花的时候,特别有成就感。

缠花是一门“快不得”的手艺

2019年,她在抖音上发布了一段自己制作发簪的视频,获得了四百多个点赞,也引来了许多粉丝,这让她成为了“发簪小网红”,这些认同和肯定也激励着她做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如今,她的抖音号已有近6万的点赞量,不少人找她定制发簪。

一枚别致的发簪,需要源源不断的创意、足够长的制作时间以及足够多的精力。为了不辜负大家的喜爱,她不停地尝试、琢磨原材料选择、花色搭配、固定美化等制作工艺。

色彩上,珠白配翠绿、鹅黄配新绿,宝蓝配金黄;工艺上,缠线整齐精致,收尾固定平稳。传统审美叠加现代需求,李佳慧努力保证每一支缠花的品质和样式能让大家喜欢。

这期间,她更加了解了汉服文化,也结识了许多全国各地志同道合的朋友,李佳慧经常会和“同袍”们分享各自的首饰,讨论制作发簪的技艺。

汉服是一道美丽风景

刚看到汉服只觉得它美,了解多一点,李佳慧才发现,汉服、发饰有那么多的考究,不同的汉服形制、发饰元素搭配都有不同的含义,她也更理解了中国文明的灿烂悠久。

如今,汉服在年轻人中流行,让她感受到文化的凝聚力和青年人们的热情,她乐于见到越来越多的人们从不懂得、不理解到现在的接受甚至欣赏。在她看来,将中国传统服饰穿上街并不是“奇装异服”,而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现在,李佳慧计划尝试更多类型的发饰,如仿点翠、热缩发饰等。李佳慧说,在这个大批量生产的快消费时代,她希望自己精雕细琢,慢慢前行,期待未来能做出更有温度、有感情、有美感的作品,让更多人感受到“国风”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