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晚报的故事 | 赵晶:与君上上上上上 | 德州云-德州晚报全媒体

赵晶
德州市生态环境局宣教科科长


有人说,要了解一个城市,最好的方法就是看它的报纸。一份有代表性的报纸,在很大程度上可说是城市的精神载体。


大学毕业那年,恰逢德州晚报的前身《长河晨刊》创建伊始。记得当时还很好奇“长河”二字由来,一问方知乃是隋唐时期德州古称。汗颜之余也让生于斯长于斯的我对这座城市的历史萌发了兴趣,开始找寻这方面的资料,有感而发时也试着给晨刊投稿。《由“书台夕照”想到的》是被报社采用的第一篇作品,二十年的时间过去了,时至今日仍记忆犹新。

在新媒体时代到来之前,纸媒一直是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多年来我养成了天天看德州晚报的习惯,看着那些熟悉的身边人、身边事,感受着城市的每一次脉动。还记得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其实,美好的城市生活从来也离不开精神世界的富足安宁,而一张质地优良的晚报也正是城市文化生活的题中应有之义。很幸运,我们的城市拥有这样一份报纸。

晚报之于城市,记录的不仅是前进足迹和史海勾沉,更是一份情怀和担当。这些年,晚报始终坚持温暖办报理念,从救助“豌豆女孩”到暖冬行动,从爱心助考到关爱空巢老人,篇篇章章、字里行间无不体现着人文关怀和厚德之风。这,也是德州精神的最佳诠释。

2008年夏,通过公务员考试我来到环保部门从事宣传教育工作。从那时起,我的名字便和环境保护紧紧结合在一起。通讯员、特邀记者、环保专版编辑……直到现在,多时不见的朋友或同学见到我,还总会说一句:“前几天还在晚报上看到你的文章呢,很好很好啊”。我也是很经不住夸的,每次听到这样的话还会有些飘飘然。

真正从事宣传工作后,我才意识到晚报的办报理念对我的影响是潜移默化而又无处不在的。新闻媒体要坚持政治家办报,而环境宣传又何尝不是一项政治性很强的业务工作。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遵循新闻传播规律,不盲从,不激进,实事求是,保持定力,是这些年来我始终坚守的工作原则。在环保宣教事业发展过程中,德州晚报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在报社发起的创城文艺演出、减河徒步行等各类公益活动中,经常会看到环保人的身影。我们还联合成立了德州环保慈善义工服务团、环保小记者团。有了德州晚报的鼎力支持,德州环境宣教大格局日益巩固完善,德州环保故事的讲述者队伍越来越壮大,影响面越来越广。

晚报于我,是良师亦是益友。报社以前在德城区办公时,离我家很近,有时晚饭后没事就到报社坐坐,看看那里忙碌且熟悉的身影。2016年末,报社迁至经济开发区,有段时间我还不太适应,心里空落落的。和报社编辑说起来,大家都笑我太念旧。是啊,我们的生活怎会一成不变,唯有那份一路走来的情谊愈加深厚了。

▲赵晶(前排右一)参加读者见面会

犹记得德州晚报创刊周年庆特刊的偌大标题:德州晚报与城市共成长,与君上上上上上。未来岁月里,还是要一如既往地,坚定地,与伟大的祖国一起向上,与家乡德州一起向上,与德州晚报一起向上,与热爱生活憧憬未来的我们一起向上。

丹崖翠壁千万丈,与君上上上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