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德州科技工作要点出炉!“九大行动”推进科技创新驱动发展 | 德州云-德州晚报全媒体

3日,记者从市科技局获悉,2021年全市科技工作要点明确,今年全市将聚焦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着力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着力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着力加强科技型企业培育,着力强化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推动科技金融产业深度融合,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涉及科技的10个可量化指标全部达标    

在实施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突破提升行动方面,按照行动计划中明确的部门分工和工作职责,针对任务目标逐项进行分解,提出明确具体的实施方案和推进措施,涉及科技部门的10个可量化指标全部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以上。

    

国家、省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力争新增2家以上

在实施区域创新能力突破提升行动方面,推进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推动德州应用技术研究院、山东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德州分院、先进材料工业技术研究院等建成使用尽快见效。国家、省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力争新增2家以上。

完善区域产业规划,加快德州高新区体制机制创新,力争将德州新区纳入德州高新区范围,不断提升德州高新区的承载力、辐射力。

按照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建设规范和绩效评价办法,推动已有新型研发机构关键技术研发、孵化科技企业、转化科技成果、集聚高端人才、壮大产业规模等功能逐步完善。


转化重大科技成果10项以上

在实施创新创业共同体建设突破提升行动方面,要加快山东省体育健康产业创新创业共同体建设,突破关键共性技术10项以上,转化重大科技成果10项以上,共同体内产业规模突破200亿元。

 围绕全市新型工业化强市541产业体系细分产业领域,支持有研半导体牵头建设半导体材料产业、先进材料工业技术研究院牵头建设碳纤维复合材料产业、京鲁数谷牵头建设大数据产业等企业牵头建设新型纺织产业等市级创新创业共同体。积极探索构建多方共建共治共享的运行管理机制,采用混合所有制形式组建,政府基金、企业、科研机构等多方参与的方式,成立独立法人的产业技术研究院,作为共同体核心运营机构,负责共同体的决策执行、管理和运行,力争全年挂牌5家以上,每个市级创新创业共同体在其细分产业领域带动实现一个百亿元规模的产业集群。

    

实施重大科技创新项目联合攻关

在实施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突破提升行动方面,实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力争三年内实现规上工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四个“60%”,即:60%以上的企业有研发机构,60%以上的企业有研发活动,60%以上的企业有自主知识产权,60%以上的企业有产学研合作。

筛选100个左右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纳入德州市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库储备培育,组织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开展联合攻关,集中优势力量突破制约产业创新发展的重大技术瓶颈,在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医养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化工、现代高效农业等重点领域实施一批能形成核心竞争优势、带动产业体系显著变革的重大科技创新项目。

加强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研发投入后补助等政策落实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全市研发经费支出总量力争达到90亿元以上,增幅14%以上,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7%以上。

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设市级企业技术创新中心50家以上,在科技型中小企业建设市级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站50家以上。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确保新增70家以上    

在实施科技型企业培育突破提升行动方面,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确保新增70家以上,增幅20%以上,力争新增100家。加大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力度,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数量力争达到570家以上,增幅20%以上。

围绕重点产业遴选20家左右行业骨干企业重点培育,力争列入省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库。

积极培育科技孵化载体。

    

深化与22家签约银行的合作力度

在实施科技金融产业融合创新突破提升行动方面,深化与22家签约银行的合作力度,鼓励合作银行创新金融产品,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

推进我市传统产业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深度融合,为传统产业升级赋能。全年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各类科技融资总量达到10亿元以上。

    

全年转移转化科技成果200项以上

在实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突破提升行动方面,瞄准新型工业化强市十强产业细分领域技术需求,以全市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新型研发机构、创新创业共同体、龙头骨干企业等为载体,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深入对接京津冀鲁等地高校院所、科研机构的科技资源,为我市企业与高校院所、科研机构提供科技成果转化精准对接的平台。

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坚持市场导向,按照见人、见物、见成效的思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实施,全年转移转化科技成果200项以上。

打造山东省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培育一批懂专业、懂管理、懂市场的技术转移服务人才,全年培训职业技术经理人150人以上,总量达到500人以上等。

 

选派企业周末科技特派员100名以上

在实施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突破提升行动方面,深入推进柔性引才工作,加大柔性引进力度,简化柔性引进认定方式,引导引智企业发挥好科技人才、团队自身优势以及在推动科技合作方面的叠加作用,选派企业周末科技特派员100名以上,建设企业研究生工作站50家以上。

支持在我市辖区外人才技术密集地区建立研发基地、科技孵化器、开放实验室、技术转移中心等人才平台,就地吸纳一批工作生活在市外、成果贡献在德州的尖端技术和高端人才,推动前端研发(孵化)、本地转化(产业化)。

同时,举办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强化省级以上人才工程支持。

    

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

在实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突破提升行动方面,推进育种产业科技创新,充分发挥希森马铃薯、良星种业、银兴种业、英潮集团等育种企业的技术优势,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联合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