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0年9月15日《德州晚报》试刊至今,我每年都会订阅十余份晚报,每天阅读晚报,是我与员工们必做的“功课”。因为对于我来说,这十多年来晚报伴我前行,早已成为我生活的好友、事业的伙伴。
2003年,我辞去在一家国企的管理工作,投身到眼镜行业,传承祖辈根脉,创建了“英翔视光眼镜有限公司”。彼时这一举动,很多朋友不解,但当时《长河晨刊》(《德州晚报》前身)的一篇报道,坚定着我,鼓励着我——“我国是近视眼病的高发率国家,成为影响民生的重要问题。国民的近视发病率高达33%,己达世界平均水平22%的1.5倍。青少年近视发病率高达60%……”
今朝眼镜护灵窗,矫正视力益于民。怀抱着这份信念,我在创业路上不断摸索前行。尽管路程艰辛,但身后一直都有晚报的热忱关注和大力支持。我的创业故事登上过晚报,眼镜制作技艺曾被详细报道,德州眼镜行业商会成立、英翔眼镜文化博物馆筹建、家风、员工事迹、公司公益活动等,更是屡见报端……可以说,我一路走来,无论是生活还是事业,几乎每一步都有《德州晚报》的相伴与影响。
作为山东省老字号企业的掌舵人,我也曾为如何发展而踯躅。但当打开晚报,静下心来仔细阅读时,总能帮我开拓眼界,理清思路,指明方向。比如:2018年,我从晚报关于爱眼日的报道中得到启迪,走进德开小学开展公益活动,为孩子们提供多种服务,收到了有效的近视防控效果;2019年,我从晚报的报道中获悉,农村留守儿童的眼视力问题令人忧,于是我们成立走进乡村流动服务队,为留守老人与儿童免费验光配镜,收获了一张张幸福的笑脸。
去年8月,我在晚报上看到一篇关于贫困大学生的报道——一名18岁的孩子在高考中取得了569分的成绩,却因家境贫寒,舍不得购买眼镜。随即,我联系了采写新闻的记者,安排员工驱车前往学生家中,现场验配、赠送了一幅价值千元的眼镜。还有,多年来英翔眼镜携手晚报开展“击鼓传花”活动,以报道接力的形式,讲述普通人奋斗的故事,并向他们赠送晚报,以此表达我对劳动的敬意以及企业的担当。
十多年的相伴,留下了太多难忘的情缘与故事,英翔这些年获得的“全国敬老文明号”“全国社区服务先进企业”等荣誉称号,更是离不开晚报的大力支持。今天,站在晚报创刊十周年的节点上,我衷心祝愿晚报再攀高峰,也期待在未来能够与晚报继续携手,共同去创造更多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