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全国两会 | 卞志良:加快推动智慧化体育场馆建设 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 德州云-德州晚报全媒体


全国政协委员、泰山体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卞志良

“十三五”期间,我国体育场馆、场地数量不断增长,“15分钟”健身圈惠及全民,全民健身热情高涨。但目前我国体育场馆建设中仍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是重建设、轻创新。普遍存在着场地规划设计传统保守、建设时间周期长、基础条件要求高等问题。

二是重数量、轻质量。一些地区,为达到15分钟健身圈要求,利用边角场地配置路径器材。健身圈与生活圈无明显界限,存在安全隐患。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为进一步推动建设“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必须以创新发展的思想,加快智慧化体育场馆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为此,卞志良建议,加快推动智慧化体育场馆建设。结合体教、体医、体旅融合,把智慧体育全面融入体育场馆建设,融入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

“十四五”期间,要更高标准建设“15分钟健身圈”,全面融入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化、5G等先进技术。认真进行运动数据收集,提高场馆科学、安全管理水平。

大力推广气膜式、装配式建筑。2020年9月,《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的意见》(国办〔2020〕36号)文件印发,提出:“支持建设符合环保和安全等要求的气膜结构健身馆、装配式健身馆”。

相比传统建筑,气膜建筑造价低、周期短、对土地依赖性小、环保节能,适合开展95%以上的运动项目。如河北省滑冰馆项目,2020年石家庄市气膜滑冰馆(3300平米气膜场馆、1830平米真冰场)、邢台市巨鹿县装配式滑冰馆(700平米装配式场馆、500平米真冰场)、辛集市气膜滑冰中心(3500平米气膜场馆、1830平米真冰场),从规划到竣工平均用时3个月,造价是传统建筑的1/5--1/4。场馆投入使用后,开展项目多、安全性高,体验参与群众增多。

建议国家体育总局牵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相关部门支持,选取试点省市,大力推动选用气膜式、装备式建筑作为主体,加强全民健身场馆、体育综合体、体育公园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