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至4月1日,由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中共德州市委宣传部主办,德州晚报社承办的“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乡村振兴德州行——全国晚报社长总编采访活动举行。两天时间里,来自全国各地的62家媒体百余位晚报社长、总编、主任、记者等,先后赴德州乐陵市、宁津县、平原县、齐河县的田间地头及部分企业进行采访采风,深入挖掘乡村振兴的德州突破。
杨安镇因调料而闻名、因调料而兴镇,在杨安镇的调味品博物馆中,彭耕耘对馆内琳琅满目的展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产业的振兴与发展,离不开文化的积淀与传承。杨安镇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该镇调味品产业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成为了调味品产业发展的助推器。”彭耕耘表示,将文化进行整合,以博物馆的形式进行呈现,这种方式不仅更好的做到了文化传承,还有助于丰富当地市民的文化生活,同时带动本地旅游业发展打造“味道小镇”,延长调味品产业链。总体来说,杨安镇对文化的重视,也对当地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枣文化”与“调味品文化”都是德州乐陵的“金字招牌”。彭耕耘认为,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在乡村振兴中产业振兴至关重要,而文化振兴又是产业振兴和人才振兴的重要支撑。所以乡村振兴必须坚持文化发展理念,发挥文化引领作用,提升乡村建设向心力,让村民在文化滋养中“富起来”。
“小小的杨安镇,拥有一百多个品牌调味品,数以万计的人口从事调味品产业,在这里不仅能闻到调料品的芳香,更能闻到幸福的味道。”枣庄日报社副社长、党委副书记王延忠是首次来到杨安镇,在参观过程中,他对于“中国调味品第一镇”的规模感到震惊,也对乡村振兴的“杨安路径”津津乐道。
调味料是美食的灵魂,调味品更是家家必备。王延忠表示,枣庄菜肴风味以“辣咸鲜”为主,辣椒、花椒、伏酱、酱油等调料品是餐桌上的常客,更拥有马兰屯大白菜、滕州马铃薯、滕州黄姜等优质农产品,枣庄峄城区有着“中国芸豆之乡”的美誉,近年来食品产业发展迅速,影响力日益提高。由杨安镇的调料品增鲜过枣庄的美食,销往全国各地,是两地携手并进的生动写照。
走进乐陵市杨安镇调味品博物馆后,烟台晚报编辑中心副总编辑李戎手中的相机就没有放下过,第一次来到调味品博物馆的李戎在详细了解调味品产业后感叹,小产品也能做成大产业,值得大家借鉴学习。
“我在看到德州行的行程规划后,我就对这个调味品博物馆特别感兴趣。来到这里之后才发现这里内容丰富,不仅仅馆内展品丰富,更重要的是把调料做成横跨三产的完整产业链条,杨安镇果然是当之无愧的中国调料第一城。”李戎说。
“战争时代,德州是一片有血性的红色土地。”李强感慨万千,“这片土地上的人思想先进,这片土地战将云集。革命先辈们用大刀、长矛、土枪打出了一个光明、温暖、美丽的新中国,很多英烈在这里洒下热血。”
“在这方英雄的热土上,走进那段血火交织、波澜壮阔的峥嵘岁月里,心情有些澎湃。”李强说,“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红色文物和革命遗址。而更可贵的是革命先烈们那忠诚无私、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甘于奉献崇高奉献精神。”
精神的光辉永不灭,信仰的力量永相传。“我们要把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转化为加快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以媒体人的担当和作为,为建党百年华诞献礼。”李强表示。
“我们信阳是大别山革命老区,创造了‘28年红旗不倒’的革命奇迹。”信阳晚报采访中心主任马依钒表示,本次冀鲁边区革命纪念园参观让她感触很深,在近距离了解了冀鲁边区波澜壮阔的抗战历史,也对德州丰富的红色资源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在冀鲁边区革命纪念园,鲁北晚报总编辑李晋拍了不少照片,非常仔细地看着一个个历史大事件。
对于德州,尤其是乐陵铁营镇,李晋有个念想。前几天在跟父亲说起要去德州,尤其是安排行程里有乐陵铁营镇,父亲一下子激动起来,在对祖父的生前回忆里,父亲确认乐陵铁家营(现在叫铁营镇),李晋的祖父曾经在这里战斗过。特别嘱咐他一定要去看看,多拍点照片。
对于这次参观,李晋收获颇丰,他说,能来一次祖父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又仔细了解了他们那个年代战斗的不平凡经历,他为祖父骄傲,也为德州巨大的变化感到震撼。
精彩的大型红色杂技艺术情景剧《大刀传奇》,用杂技的肢体语言塑造了冀鲁地区人民爱国主义、抗战救国的民族神。“以前看过很多杂技,也看过不少情景剧,但用杂技反映红色故事的还是第一次看,期间数次眼含热泪。”濮阳早报副总编袁冰洁告诉记者,演出之所以打动人,就在于它很真实,以梁永生为原型,讲述了抗战时期齐鲁边区人民与日寇英勇都争的故事。
袁冰洁表示,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全国上下都在学党史、讲党史,杂技情景剧《大刀传奇》,就是讲好党史故事的优秀范例。同时,杂技文化和红色文化,都是德州文化的重要内容,把杂技文化的炫酷和红色文化的厚重结合起来,很值得濮阳和其他地市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火热的爱国情怀在祖国大地奔涌,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英勇事迹。”青岛日报集团党委委员、青岛报业传媒集团副总编辑李信阳在观看完德州原创大型杂技情景剧《大刀传奇》后,心情久久不能平复。作为一位曾经的军人,他对这部歌颂抗战精神的作品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在接受采访的过程中,李信阳也就本次德州行活动的主题发表了看法。他说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乡村文化振兴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宁津打造《大刀传奇》这部情景剧,既是文化传播的一次创新之举,也是乡村文化振兴的一个典型案例。“如果《大刀传奇》能在青岛上演,相信会受到青岛人民的欢迎,也期待这部优秀的文艺作品能够走向全国。”李信阳说。
“三十多年前,我大学毕业坐火车经过德州,听到乘务员的一声声吆喝,那时德州扒鸡就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今天第一次见到德州扒鸡的制作过程。”河南工人日报社总编辑李建成表示,德州扒鸡既是一种传统美食,也代表了一种地域文化。
“传承古法技艺、制作美观外形、遵循汉法养生, 此次参观扒鸡制作过程,这三点让我印象深刻。”李建成表示,透过玻璃窗观看工人的操作过程,他发现一只扒鸡要经过二十余道工序、辅以十六味天然香辛料、百年老汤,再用文武之火焖煮,这可能就是德州扒鸡鲜美的秘诀之一。
“肉质鲜美,醇厚,回味悠长。德州扒鸡,名不虚传。”31日下午,在山东德州扒鸡股份有限公司一楼大厅,看完生产流程,品尝到鲜嫩可口的德州扒鸡,三峡晚报总编辑郭孝洪赞不绝口。
郭孝洪说,对于鸡肉、鸭肉等家禽来说,在生产技术来说,科技含量并不高。全国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都有自己的小吃,比如武汉的周黑鸭。但是像德州扒鸡做的名气这样大,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能当成德州的名片,这是很难得的。他说,如果在湖北,甚至三峡本地能吃到和德州一样正宗的德州扒鸡,尤其是在包装、保质期上做出一定的改善,相信在以后的发展上会走的更远。
“只觉着德州扒鸡好吃,原来,有这么多品种呀?”在参观产品展览区时,祁琰好似发现了新大陆,“我们制作的扒鸡主要选用在原生态环境中放养的芦花鸡、鲁蒙笨鸡、华北柴鸡等本土鸡种,而核心科技就是配方和百年老汤。才造就了我们舌尖上的德州扒鸡:观之色泽金黄,黄中透红;品之味透骨髓,鲜奇滋补。滋味无穷,回味无穷,余香满口,醇而不腻。”
听着工作人员的介绍,祁琰果断扫码下单:“好方便,扫一下二维码就可以从网上商城下订单,买几只回家让家人也尝尝这全球闻名的扒鸡味道!”
参观中,一对硕士夫妻的创业故事引起了祝子仲的兴趣。工作人员介绍,平原县通过土地规模化经营,为龙头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返乡大学生和种植能手,搭建了创新创业平台,吸引了20余名博士、硕士等高层次人才扎根示范区。
同时,平原县还建立起山东首个“农场主大学”,这既是一个培训组织,也是一个产业联盟。祝子仲表示,“农场主大学”以鲜活的形式,激发了新型经营主体的活力,为乡村人才振兴提供更广阔的舞台和空间。
祝子仲注意到,平原县被确定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并入选山东省乡村振兴重大项目库,他希望,未来山东省的样板做法、先进经验能够推向吉林、推往全国。
4月1日上午,在平原县桃园街道办事处鲁望现代农业展厅参观时,吕郁文点赞德州的环境。“在德州的这几天,每天都能看到蓝天白云来‘打卡’,街道两侧植被茂盛,呈现出一副万物向阳面貌。”
“德州市的平原虽然是一个县城,但不论是环境还是基础设施建设,都非常好。”吕郁文了解到桃园街道办事处依托党支部领创办土地股份合作社,将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统一对接龙头企业等各类规模经营主体,逐步将桃园街道8万亩耕地全部实现规模化经营时,连连称赞,“在这里的农民有地,有工作,有分红,完全颠覆了我们以往对农民的印象。”
“现在不少年轻人选择从农村去到城市,但是在桃园示范区却是年轻人来到这片沃土。特别是我了解到有硕士、博士在这里扎根特别让我惊喜,他们让知识在这里生根发芽。通过参观我觉得,德州的乡村振兴工作做到了实处,未来发展更加值得期待。”韩丽萍说。
“农民就业不离家、居住宜居化,在这成果的背后当地政府肯定付出了很多的努力。我这是第一次来德州,乡村的发展让我印象深刻,德州关于乡村振兴的经验做法我会好好整理,回去后刊发在我们的报纸上,希望有更多的农村可以借鉴德州的先进经验,从而取得更好的发展。”韩丽萍说。
“军仓社区退下来的支书老杨当起了‘和事佬’,‘有困难找老杨’‘有矛盾找老杨’乡村治理正需要这种有威望、说话管用的人来调解纠纷。”彭耕耘说,此次来到军仓社区,感触最深的就是乡村治理非常需要这样的“老杨”。
在彭耕耘看来,要想干好专职人民调解这项工作十分不易,管理好整个社区更有难度。“楼宇党小组在督促各家各户养成卫生习惯,文明礼貌,做好治安联防,做好疫情防控方面,均能发挥了重要作用。”彭耕耘表示,楼宇设立党小组,发挥各幢楼宇共产党员的作用,使党组织的引领覆盖到基层神经未梢,军仓社区这个做法,值得广大村居社区学习。
在平原军仓社区,听了现场工作人员的介绍,聊城晚报副总编辑孙文华不由得感慨。
军仓社区探索实施“四融合”促“四化”社区治理模式是一种成熟的模式,值得推广。它在重点解决群众利益的基础上,还抓住关键点突破,解决了在村居撤并过程中农村基层干部的去留问题,并借助析产确权,明确了农村原有债权债务的处置问题。以社区党委为龙头的新型农村基层组织架构,有力地推进乡村振兴通盘规划的实施。
孙文华表示,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平原的军仓社区、桃园示范区已经趟出了一条具有平原特色的乡村振兴融合发展之路,回去一定利用媒体平台,宣传好德州平原的这种模式,力争将这种典型经验推广开来。
“古贝春的口感很香很浓,喝到肚子里感觉很暖和。一杯酒,实际上是农业生产的文化载体,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随着产业化逐渐深化发展,通过科技力量让老酒焕发新活力,值得推介。”中国晚协名誉会长任欢迎在参观了酿酒全流程后,品尝了一杯73度的古贝春原酒,他用“纯粹”一词形容这次品酒体验。任欢迎告诉记者,自己很早就听说过古贝春这个品牌,之前也曾参观过其他酒企的酿酒车间,但古贝春的规模、酒水的品质还是令他十分赞叹。
此次活动举办地非常圆满,走一路、看一路、体会一路,能感受到德州在乡村振兴方面功夫做的很扎实。
平原县鲁望农场的‘211模式’,是现代新型农业模式的样板;乐陵市杨安镇的调味品产业全国知名,形成了产业化发展的链条;山东德州扒鸡股份有限公司、古贝春集团有限公司、齐河博物馆群,都在传统生产经营模式的基础上有了新发展、新突破。
这一个一个点串起来,能看到德州市探索乡村振兴之路的足迹,能看到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也能看到未来发展的美好前景。德州市在乡村振兴方面的新经验、新模式,对其他地区来说同样具有重要的参考借鉴意义,总体来讲,收获满满,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