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公布了第二批拟入围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名单,德州职业技术学院牵头成立的德州职业教育集团成功入围。一时间,德职师生纷纷转发这则新闻,为学校再捧“国字号”荣誉而点赞喝彩。全国性示范,正是对集团化发展成绩最好的注脚。
德州职教集团举办大型校园招聘会
德州职业技术学院始终把制度体系建设作为集团发展的“生命线”,在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学校通过创新集团管理机制和完善集团治理结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1239”集团化办学模式(即一个职教集团、两个理事会、三个常设机构、九个专业理事会),建立“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育人长效机制,实现产业链、岗位链、教学链深度融合。
在自觉接受有关部门指导监督的基础上,集团实行理事会制,牵头单位担任集团理事长单位,另设副理事长单位20家,理事单位若干家。集团成员都能平等表达利益诉求,让决策、运行更加民主,充分发挥了成员单位的主观能动性,同时,集团还设置了校企合作理事会、校校合作理事会,有力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现各类优质职教资源共享,促进现代职教体系建设。
而九个专业指导委员会更是为集团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集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材开发、课程建设、人才培养评价标准、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工作背后,都有专家教授、企业高管、高级技师和成员学校专业学科带头人在出谋划策,真正做到了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高质量、大批量的相关领域专家,成为了德州职业教育集团发展的智囊。
秉承着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大职责,集团打造了深度融合的校企“四共”合作机制,即信息共通、共同育人、共建共享、共同服务。通过为集团单位提供信息、定期到集团成员企业调研、举办“厂中校”“校中厂”等举措,了解企业用人需求、学生就业需求,做到了让企业吸纳更多人才,为社会培养优质人才,把“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变成了现实。
德州职业技术学院与企业合作共建“互联网学院”“航空乘务学院”等8个二级学院,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办学活力不断彰显。学校相关领导先后在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国产教融合研讨会议上作典型发言,教育部官网以《德州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经验》为题的报道,吸引了省内外十几所兄弟院校前来考察学习。办学模式看德职,已经成了业内共识。
京津冀协同发展、企业自动化职业能力建设、优质人力资源输送……近年来,集团积极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落实、配合各项重点工作,德州职业技术学院深入实施“大培训”和“科研服务”两大战略,三年中培训企业在岗职工、下岗工人、农民工、退役士兵等12余万人,职业技能鉴定3万余人;与企业联合攻关,申报专利300余项,年均创收1000余万元,取得了喜人的成绩。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集团成员单位先后派出80余个团组、300多人次赴法国、德国等国家考察交流,派出教师赴加拿大埃德蒙顿孔子学院、利比里亚共和国执行教育教学任务。德州职业技术学院更是陆续与法国Fresne职业高中、德国爱科特国际学院、赞比亚教育部在合作办学、培训师资等方面达成合作。融入了世界教育改革发展潮流,为区域教育的发展发挥着巨大作用。
十余年来,集团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已成为具有成员单位429家、体制机制健全、运行机制顺畅、社会效益彰显、政校企行多方参与的资源共享、责任共担、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的综合性职业教育集团。入围职业教育领域的全国性示范,是对过往的总结,也是崭新的起点。未来,集团必将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做出更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