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平台打响“抢人”大战|平台虽多,乘客依旧“一车难求” | 德州云-德州晚报全媒体


 德州晚报全媒体讯 近日,国家网信办发布下架“滴滴出行”APP的公告。19日上午,记者打开之前下载的滴滴出行APP,发现老用户依然可以照常使用,高德打车聚合平台上也保留有滴滴快车的选项。

与此同时,伴随行业“龙头”滴滴下架整改,网约车江湖风云再起。同一天,“美团打车”APP带着大额优惠卷土重来;紧接着,高德推出司机免佣金活动、万顺也加大乘车补贴优惠不断。各公司、平台纷纷行动起来,紧抓这一轮市场发展的窗口期,力图抢食网约车平台这块“大蛋糕”。

网约车市场竞争激烈

 市民、司机多家平台尝试

伴随网约车市场的蓬勃发展,行业内各大公司与平台竞争已愈演愈烈。交通运输部官方微信公众号此前发布消息称,据全国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平台统计显示,截至今年6月30日,全国共有236家网约车平台公司取得网约车平台经营许可,而今年6月订单量超过30万单的网约车平台多达13家。网约车平台数量之多,无疑让竞争的激烈程度加剧。

截至目前,在德州像滴滴出行、高德打车、曹操出行、万顺叫车等若干网约车平台已经融入到市民的生活中,而在这之中,多数市民依旧是以使用滴滴出行为主。

据德州苏运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滴滴出行平台在车辆品牌方面,多以轩逸、朗逸、标志408等油耗相对较小的车辆为主,由于电动汽车在不同季节里续航能力会略有差距,所以在平台的占比仍然较少。在从业人员方面,驾驶员年龄多在40岁左右,其中男性驾驶员占比高达90%多。从工作时长来看,目前德州以专职司机为主,而兼职司机仅占少数。

目前来看,在很多市民的手机中,安装的打车软件远不止一款,多数人在选择时都会去考虑时间和费用两个方面。与此同时,网约车司机也开始随机应变,越来越多的司机师傅从单一平台接单开始变成多平台同时接单。

 

抢司机:

各平台携“福利”来袭

整体来看,网约车行业可以分为平台、司机、用户三个部分。而在这之中,用户作为使用者,在选择网约车平台时多数更加注重“时效”,因此各大公司平台之间的运力就变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在每天早、晚高峰或恶劣天气来临时,平台是否有充足的运力便会显而易见。而一个平台想要拥有足够的运力来满足用户需求时,就需要达到一定的司机数量。所以,在整个网约车“生态链”中,司机便成为了关键的一环,因此,在众多平台之间的“抢司机”大战也一触即发。

7 月 8 日,美团打车自营业务正式在北京上线。次日,于 2019 年 5 月下架的 " 美团打车 " App 也在各大应用商店重新上线,美团打车公众号还接连发文进行司机招募。不仅如此,像万顺叫车、滴答、曹操出行等各大网约车平台,均在“滴滴出行”APP下架后开始携“福利”招募司机。


以美团打车为例,在其官网车主招募页面中,“轻松高收入”“奖励更丰富”“出车效率高”“操作更简单”的四个标语更是引人注目。在美团打车公众号7月8日发布的司机招募文章里,就明确提到“新司机首周内,限时3天单单流水+20%”等三重福利,随后又在7月14日发布的司机招募消息中,为新司机带来“新司机免佣7天”和“邀请司机赢8888元”的福利。

面对众多平台的高额福利补贴,德州的很多司机也纷纷从滴滴平台开始“跳槽”,但是在德州来说,其他网约车平台的市民认知度相对滴滴出行来说普遍较低。

“近年来,滴滴平台取消了部分针对司机的福利,即便如此,多数司机还是以使用滴滴平台为主,因为对于多数德州市民来说,滴滴出行的使用率远高于其他平台。”滴滴平台司机李师傅告诉记者,他一般早6:00出车,到晚上12:00左右收车,每天接单量在20—30单左右,收益大约在200元。

据李师傅介绍,面对其他平台“吸睛”的福利待遇,他身边很多司机也开始尝试加入,开始运用多平台进行接单,但是整体来看,在德州依旧是滴滴平台的用户量更大一些。

 

抢用户:

网约车平台送券“拉新”

除了对网约车司机的争夺外,各大平台围绕如何吸纳新用户也是绞尽脑汁。近期,各大网约车平台集体开始“刷存在感”,许多市民反映在打开微信朋友圈、抖音短视频等流量平台后,均能看到了大量高德出行、万顺叫车和T3等网约车平台的新人福利广告。

记者在下载了几款网约车APP后,发现多数平台有着较为同质化的优惠,获得奖励的方法也大致相同,虽然优惠名目看似多样,但基本都是仅限于新用户。

随后记者同时在4个网约车平台下单,定位为“天元大厦”至“德州东站”,行程距离约为11.4公里。面对同样的距离,滴滴出行给出了16.7元的打车费用,高德打车为18.2元、美团快车为23.6元、万顺叫车为15.9元。因记者在“万顺叫车”平台是新用户的缘故,优惠力度更大,系统显示可使用6.81元优惠券,于是记者果断选择了价格最低的万顺打车,大约在2分钟后司机接单。

以万顺叫车为例,平台大力派发新人优惠券,新用户可限时获取包括12张优惠券在内的88元打车红包,首单低至6折起,而老用户打车的价格基本保持不变,优惠力度并不明显。其他平台的对新用户的优惠福利也大致相同,都是以发放折扣优惠券和满减券为主。

除此之外,“拉新”、 “好友助力”也是商家吸纳新用户的方式之一。“邀请5位好友助力最高领9元”“邀请新用户有礼”“好友助力0元抢打车券”等字眼在各平台随处可见。

在应用市场上,美团更是在APP下载页面加上小尾巴“打车随机立减”,有用户笑称就像是“大号给小号导流”。此外,高德地图APP尾巴,也将“高德打车”的关键词放在地图导航的前面。

显而易见的是,在滴滴出行下架后,许多网约车平台都开始瞅准这一时期,正在 “猛烈进攻”用户市场,用增加广告投放、发放优惠券的方式来“拉拢”其他平台的用户。


网约车时常“一车难求”

 乘客直呼“叫车难”

虽然很多市民时常会在手机上刷到美团打车、万顺叫车、高德打车等平台的广告,而且各大平台在“滴滴出行”APP下架后都动作频频,网约车也带给了大家一种“召之即来”的感觉。但通过记者的调查,发现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

“前几天晚上七时左右,我用滴滴打车叫车,从家门口前往万达广场附近,等了大约5分钟才有司机接单,而且地图上显示司机还是从万达广场赶过来。”由于不会开车的缘故,网约车成为了市民孙女士出行的首选,对于近来网约车时常“一车难求”的情况,市民孙女士也十分苦恼。

其实不仅滴滴打车平台如此,其他的网约车平台叫车困难的情况也普遍存在。“我现在出门都是同时用三四个平台一起叫车,哪个平台先接单就用哪一个。”市民赵先生由于单位离家较远的缘故,经常打车上下班,伴随叫车困难这一问题的出现,赵先生也经常因此迟到,因此赵先生便开始同时使用多平台叫车,从而增加被接单的概率。

面对叫车困难这一问题的出现,一时间也激起了不少网友和市民的吐槽。“从前用软件叫车都是瞬间就会被接单,最近感觉等待的时间明显变长了。”“以前都是出门前叫车到门口上车,现在经常走到门口时还在等待司机接单。”“站在马路边叫车,等了五分钟没人接单,出租车都过去好几辆了。”……

7月20日晚上,记者在位于陵西大道附近的美联花园处使用叫车软件下单后,等待了近4分钟的时间始终无人接单。在记者更换打车软件叫车后,大约在2分钟被司机接单,但司机与记者相距约2.4公里,大约在10分钟司机才能到达。

通过记者后续的尝试,发现叫车难这一问题在早、晚高峰时间段和身处偏远地段时较为明显,并且经常会出现司机从较远的地方赶来的情况,如果仅用单一的网约车平台进行叫车,确实很难在短时间内叫来车。